第七百九十七章 试管婴儿的难度(第2/2页)

这一点目前还有争议,还处于研究当中,你们可以成立一个课题组,这又是一篇国际性论文。

我先提示你们一点,下丘脑-垂体-卵XX巢轴通过经典的反馈通路调控着女性生殖衰老进程,这是我所知道的梅奥的最近研究。

我希望你们能通过杜雅芳老师的这个病例,提前将这个科研给论证了,截胡梅奥,那就算你们本事。”

“哇,陈院长,你这内奸当得真好~~~”

生植中心的医生们都热烈鼓起掌来,因为陈院长这又送了他们一份大礼啊。

以前在各自科室里工作,这群医生们几乎接触不到好的课题,想写论文那是难上加难。

可是到了生植中心后,感觉这论文都写不完,根本写不完,原来课题太多也有一种幸福的烦恼啊。

只有陈棋自己心里清楚,这个“下丘脑-垂体-卵XX巢轴”理论可要一直等到2004年才被相关专家发表出来,目前还是空白,屁个梅奥诊所啊。

所以说,跟着陈棋这样开挂的领导,做下属的太幸福了。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第三天,生植医学中心已经查清楚了,陶培梁医生和杜雅芳老师两人的主要问题就是出在女方身上。

男方的小蝌蚪虽然活力不够,但要生育还是绰绰有余。

而杜老师除了存在双侧输L管阻塞外,还发现盆腔存在子XX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和盆腔粘连。

不止是有病,杜老师的卵XX巢储备功能AMH值只有0.68ng/ml,这也就意味着关键的“峦子”很难成熟,也很难正常排出。

但这又是试管婴儿的关键所在,你得有健康的,足够数量的“峦子”才行呀。

徐安琴主任拿到这张报告单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能感受到自己这位老同事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而且陶家发生的事情属于重大八卦,其实很快就传到了医院里,其实挺让人气愤的。

陶培梁也是医生,看得懂结果,拿到检查单后同样是一声长叹:

“唉,看来都是命啊,当我跟爱人鼓足了勇气想来做试管婴儿,但老天爷已经不给我们机会了。”

丁教授坐在那儿一直在沉思,突然就想到了她在香江当访问学者时接触过的一种治疗方法:

“不,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国外有一种最新药物可以就是针对促排卵的。”

“什么药?”大家异口同声问道。

“注射用绒促性素针!”

“绒促性素针?没听说过呀,国内哪家药厂生产的?”

面对疑惑的同事们,丁教授赶紧解释道:

“这个药物国内目前还没有,也是米国最近研发的,从孕妇尿液或者人工流XX产物中提取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制成。”

不少医生都有点惊讶:“哇,尿液里提取的?这,这也太恶心了吧,不就跟中药的‘人中黄’一样嘛。”

“那你们错了,这支药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可以用于青春期前隐高症的治疗、垂体功能低下所致男性不育、女性无排XX卵性不孕症、体XX外XX受XX精、黄体功能不全、功能性子XX宫出血、妊娠早期先兆流XX产、习惯性流XX产等等。”

“哇,这么神奇啊……”

1990年,国内针对妇科,或者说不孕不育的药物这一块几乎是空白,几乎都是中药的天下。

另外这个时代国内正在进行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想的是怎么少生不生,怎么可能鼓励生育?

国内重视生植医学这一块,一直要等到2005年以后才开始,到2010年后才进入了快车道。

不管后来媒体怎么吹牛,事实上生植医学这一块我国是远远落后的,比如里面的基因学,唉,不能多说了,说多了又说作者在提供负能量。

当然广告是永远遥遥领先,那些电线杆上、街头墙角上都是不孕不育的小广告……

所以八九十年代国内的医生接触不到国际上先进的药物,先进的治疗方法和设备,从认知上就欠缺了太多太多。

这也是陈棋坚持要从海东医大要几个教授过来的目的。

留洋派比起本土派来,无论是临床技术还是眼光格局,都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