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总论 三 梦的四种工作机制(第2/2页)

在浓缩作用中,我们已经发现“隐藏的内容”中有共同点的两个观念结合成为一种复合观念,其中某个相对明显的中心是它们的共同点,其他不显著的附带细节则符合一些不同的方面。如果再加上移植作用的影响,最终出现在梦里的就是一个新的“中间统一体”,而不是一个复合观念。它和两个不同的元素都有关系。我们可以参照平行四边形来理解这种关系:四边形的两边分别指向两个琐碎的观念,对角线则指向它们的共同点(中心)。例如“艾玛打针”梦中出现的丙基。开始的时候,我分析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梦刺激物的经历,并由此联想到戊基(amyl)。梦中还牵扯到了我首次访问慕尼黑的记忆——当时我对propylaea(雅典式样的纪念门廊)很感兴趣。由于第二组观念对第一组观念的影响,使戊基到丙基发生了移植作用。在这里,丙基是存在于戊基与propylacea之间的中间观念,通过浓缩作用和移植作用进入梦中。

梦“显露的内容”基本是由类似图画的情境所组成。梦不以思维中常用的文字形式出现,而是用带有暗示性的“画面”象征性地表现出来。实际上,梦中的情境往往不过是早期印象深刻的经验的复本。在对“隐藏的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追溯到童年经验的内容,它经常会以视觉形象表现出来,同时对梦的内容形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除情境外,梦的内容还包括一些带有视觉意象的、言语不连贯的片段,和部分未经修改的思想。但通过分析得到的“隐藏的内容”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精神合成物。跟我们清醒状态下的思维一样,“隐藏的内容”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逻辑联系,如因果关系、背景、矛盾和对立等。我认为在梦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材料由于受到了浓缩作用、移植作用、象征作用和润饰作用的影响,从而丧失了原有的逻辑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梦似乎只关心如何再现“隐藏的”实质,而抛弃了大部分的外在形式。

实际上,梦经常用它自身结构的规范性代替这些关系。它尽力把整个材料结合成一个单独的情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近似性复制原有的逻辑联系。当梦的内容中表现出两个非常接近的元素时,就表明在“隐藏的内容”中有特别紧密的联系与它们对应。例如两个“隐藏的”思想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事件顺序表现出来。表示因和果的内容往往被分为“序梦——主梦”,并顺序颠倒地出现在梦中——变为果在前而因在后。

梦的形成过程中,特别倾向于使用这些“近似、和谐、拥有共同点”的逻辑关系。它喜欢把表示一致的一切事物凑成一个新的统一体,作为梦浓缩作用的基础。在梦中似乎从来不存在“不”的概念,即使两个对立的观念也会以完全一样的元素在梦中表现出来。两个思想的对立、颠倒的关系,在梦中都可能以最显眼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能转变成另一段梦的内容表达出来。当然有一些梦是例外,显得格外模糊、混乱和缺乏连贯性。然而,如果一个梦看上去十分荒谬,那它肯定是故意这样做的。它对一切逻辑要求的公然忽视,正是想表达“隐藏的内容”中某段理智的内容。

除了精神材料的浓缩作用、移植作用和象征作用外,我还发现了梦的第四种活动——润饰作用。当梦的内容初步形成后,它就开始工作了。它将梦的各组成部分安排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和合成物。通过它的努力,梦被赋予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外观(虽然它不能完全隐藏梦的内容)。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可理解性”的考虑。它与我们正常精神活动对知觉内容的加工很相似——都是基于某些实际存在的观念,根据可理解的想象,安排那些观念内容。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当我们看到一系列不熟悉的符号或听到一连串不懂的话时,我们会立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东西,将知觉在可理解的角度上进行歪曲。经过精神活动(与清醒思想完全类似的)修饰的梦,可以称为“构造良好的”梦。这种“润饰作用”不会在每一个梦中都出现。但是,它“拙劣”的工作进一步歪曲了“隐藏的内容”。我们在分析梦之前,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浓缩作用、移植作用、象征作用和润饰作用四种工作机制构成了梦的所有手段。梦实际上是将“隐藏的内容”转换为梦内容的过程——在浓缩作用和移植作用下,材料(以及被修改的)变得更加形象化,最后增加一些解释性的修饰。除此之外,梦不再有其他的加工了。我的分析经验已经证明,梦不会创造出自己的想象物,也不会做出判断或者得出某个结论。某些高级理智功能的产物在“隐藏的内容”中早已完成,梦所做的只是顺手牵羊地取走了这些半成品。梦中做出的结论只是“隐藏的内容”结论的重复。如果将结论的前因后果原封不动地移到梦中,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把它移植到某些其他材料上,就会显得荒谬愚蠢了。“隐藏的内容”中的计算总是合理的,而梦内容中的计算只是对它的说明。如果“隐藏的内容”因素被浓缩作用或移植作用所影响,那么梦的计算结果就会是出乎意料的。甚至梦内容中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它们表现为做梦者听过、读过或者说过的一些言语的组合,它们的来源不再重要,意义也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