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图(第2/4页)

然而,烟客翁并没有将主人的此番解释放在心上。不仅仅是因为他当时看画看得入迷,还因为他认为主人根本没有画作的鉴赏力,不过是假装内行,随便言语一二罢了。

过了一会儿,烟客翁便向主人告辞,离开了如荒宅一般的张氏家。

可是,那令人眼前一亮的《秋山图》,却怎么也忘不了。其实,对于师从大痴的烟客翁来说,没什么难以割舍的,可唯独这幅《秋山图》,他一心想得到。何况,他本来就是收藏家。据说烟客翁家中现藏的墨宝中,李营丘的那幅《山阴泛雪图》,当时可是花了二十镒[2]黄金易得的,但与《秋山图》比起来,仍不免相形见绌。因此,即便是身为收藏家,看到黄一峰这幅绝世珍品,烟客翁也是志在必得。

于是,烟客翁就在润州多停留了几日,其间多次派人同张氏交涉,望其能出让《秋山图》。然而张氏怎么也不肯答应。据派去的人转述,那位脸色苍白的主人说:“既然先生如此钟爱这幅画,我乐于借给先生观赏,但说到要出让,那就只能抱歉了。”这让一向争强好胜的烟客翁,多少有些不悦。

什么话!现在姑且先不跟你借,总有一天定是我囊中之物,那时且看你如何。等着瞧!

烟客翁这样想着,终究没有去借《秋山图》就离开了润州。

一年过去了,烟客翁又至润州,再次拜访张氏。藤蔓依旧爬满屋墙,杂草依旧蔓延整个庭院。一切与往昔并无二致。可是,前来应客的门房小厮却说主人不在。烟客翁说:“见不到主人也没关系,只要能再观赏那幅《秋山图》即可。”可是,无论他怎么拜托,小厮只以主人不在不便请他入内为由,硬是不让他进去,最后干脆把大门锁起来,再不予理睬。尽管烟客翁心里念着藏在荒宅之中的名作,无奈之下,也只能怅然而归了。

后来,又得见玄宰先生,先生告诉烟客翁:“张氏家里不仅藏有大痴的《秋山图》,还有沈石田的《雨夜止宿图》《自寿图》等名画。”

“之前忘了给你说,这两幅与《秋山图》一样,均可称为画坛的奇观。我再给您写封介绍信,务必去看看。”

烟客翁当即派人再次前往张氏家。派去的人除了携带玄宰先生的介绍信,还带了足以购买那些名画的钱。然而,张氏同以往一样,不管怎么说就是不肯出让黄一峰的那幅画。事已至此,烟客翁只好对《秋山图》彻底断了念想。

说到这里,王石谷稍微顿了顿,又接着说:

“这些都是我从烟客先生那里听来的。”

“那么,只有烟客先生见过《秋山图》了?”

恽南田抚弄着长髯,望向王石谷问道。

“先生说看过,至于是不是真看过,谁知道呢?”

“不是,根据您刚才说的……”

“您还是先听我讲完,说不定听到最后,您会另有高见。”

这回,王石谷甚至连茶都没有啜一口,便接着娓娓道来。

烟客翁向我说起这件事时,距离他第一次见到《秋山图》,已经差不多有五十年星霜了。当时,玄宰先生早已身故,张氏也不知不觉到了第三代。因此,那幅《秋山图》现藏于何处,是否已遭损毁,亦不得而知。烟客翁惟妙惟肖地说完《秋山图》的神韵之后,满脸遗憾地说:

“这黄一峰的《秋山图》,犹如公孙大娘的利剑,虽有笔墨,却又不见笔墨。唯有一股难以名状的神韵,直逼你的心头——恰似神龙驾雾,人剑合一,却不见人,也不见剑。”

此后约莫过了一个月,正是春风乍起时节,我决定南下一游。我将此事说与烟客翁,翁说:

“此乃寻访《秋山图》的良机!若能再度面世,当属画坛大幸。”

我当然也作此想,当下便请翁修书一封。可是,启程之后,这才发现拟游览之地甚多,一时之间根本无暇去拜访润州张家。直至布谷声啼,我怀里仍然揣着翁的介绍信,不曾去打听《秋山图》的下落。

这期间,偶然听到传言,说那《秋山图》已落入贵戚王氏之手。我在游历途中,曾将翁的介绍信拿与旁人看,想必其中便有认识王氏的人。王氏既为贵戚,又听闻《秋山图》藏于张氏家中,按照坊间说法,张氏之孙一见到王氏派去求画的人,马上将大痴的《秋山图》,连同传家的彝鼎、法书一并奉上。王氏欣喜之余,遂将张氏之孙奉为上宾,不仅唤出家中歌姬奏乐设筵,盛情款待,还赠予千金。我听闻这个消息,心中雀跃不已。没想到这《秋山图》历经五十载,仍能完好无损,而且还是落入我相识的王氏手中。昔日,烟客翁为重睹《秋山图》费尽心思,竟鬼使神差终究事与愿违。如今,王氏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囊入怀中,当下,这画便如海市蜃楼般自然而然地横空出世,正可谓是天意使然。我未及收拾妥当,便急急忙忙赶到金阊王氏府第,想尽快一睹《秋山图》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