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档序列(第3/3页)

源能融合度检测从没有重测的规矩,重测也没用,这是常识。

“可是他这个不一样啊。”另一名科学家像是在为韩青禹争取,亦或者在争辩,挤上前指着自己手上的一张数据表说:“他的吸收过程前后波动很大,如果按照最开始的速度,他的融合度,肯定是S级。”

“是的,而且我们要考虑一个情况,当时源能场刚崩溃重启。”另一个声音帮腔。

大概,他们都太渴望那第10个S了,这份渴望在期待和落空间徘徊也已经很多年。

现场指挥犹豫了一下。

“这样,你们先继续工作……我去打个电话。”

现场指挥拿着测试结果表走了。

电话需经过申请转接。

没一会儿,对面一个略有些苍老,但是亲和如同普通人家慈祥爷爷的声音传来。

“喂,你好。”

“对不起,这么晚打扰您。”

“没事的,我夜里上班。”

“啊,好。您好……我这里是源能测试场”,现场指挥的声音和姿态都显得有些紧张和拘谨,“我打电话,是,是因为我这里刚出现一个特殊情况……”

接下来,他把韩青禹的情况做了他了解范围内最详尽的说明。

从编制上说,每一个唯一目击军团的人,都是对面那位老人的兵,这事问他的意见,让他做决定,总归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现场指挥让自己后续再无责任的办法。

“我们本来就还不够了解源能,以及和它相关的一切。”短暂的沉默后,对面那个声音平和说:“不用重测了,就这个结果。”

就这个结果的意思,等于就给出A级融合度……感应度是不公布的。

“……好的。”现场指挥应完稍稍犹豫了一下,继续道:“那他归档……”

这个问题按说是不需要问的,因为A级归档第二序列是已经延续几十年的规则和常识。

再一次短暂的沉默后,对面说:“次一序列。”

老人的声音似乎永远平和,说话似乎永远不急——但是他,其实一直在做决定。从他嘴里,人们感觉自己永远都不会听到犹豫不决和模棱两可。

“好的。”

次一序列,两年观察期。

现场指挥简单地回忆了一下自己关于这个特殊序列的了解,那里面,好像有拒绝者去年出来的那个天才,还有个语言学家,还有个“打铁”的……

另一边,唯一目击军团最高指挥部,军团长办公室。

干瘦的老人放下电话,侧着头思索,接着笑了笑。而后,他低头从桌面的文件堆里翻找出一份材料——这是一份报功材料,昨天傍晚才送到他这的。

说是因为勋章等级的关系,需要他签字。

其实这份材料,老人开始拿到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一遍了……很合理,也没什么问题,应该签。

只是因为想到这个字一签下去,每年就要多发好几块源能块出去,老头就心疼得握不住笔。

所以他当时就先没签,想着等到困得不行的时候再拿出来,一咬牙,一闭眼,给它签了就睡。

现在,他又把报功资料和相关人员信息重新看了一遍。

依然有些心疼,不过他还是摘了笔帽,低着头,一笔一划地,很认真地,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陈不饿。

一个很土的名字。

一个只能说端正但是绝不漂亮的签名。

……

韩青禹回到营帐的时候。

李团长和参谋长没在营地。

温继飞也不在营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