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3/7页)

“爹,你也知道?”嘉和欣喜地问道,“你也关心这个?”

“我不关心,就不知道了?”父亲横了他一眼,“你大舅从湖州来信告诉你妈,他们和章宗祥,恐怕还沾亲带故呢。”

“倒霉倒霉,倒霉透了!”嘉平直跺脚,父亲才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你回来干什么,不是说了,预习了功课,要上北大的吗?”

“爹,现在全中国,还有哪个学生安心读书?都跑出来拯救山东了!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五四运动在改变了中国的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忘忧茶庄的人际关系格局。在北京推动杭州的日子里,杭家也不可能不是嘉平推动嘉和。在西湖一轮明月如期升空的初夏,明月下的内容,完全改变了。

兄长是瘦削的,长眼睛,微妙深奥的眼神,静静地坐在石凳上,总有一副迷茫的神色。

弟却是高大的。骨架宽广,浓眉大眼,灵动活跃,顾盼飞神。弟在不停地说,在宣传,在鼓动,在做新文化运动不自觉的播种机。在将来岁月中,他也是这样不停授教于人的。他布道,他呼吁,他呐喊,直至死亡。而另一类人倾听,欢呼,举手,赞同或反对,那里面必有他的兄长。

“看过《城报》吗?”

“看过。英国人在上海办的。”

“看过那上面介绍的飞机吗?”凶“看过,炸了故宫。”“往故宫投的炸弹,我都亲耳听到了声音,那天我正在北海。”“这个杭州知道,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那么列宁呢?”“你是说俄国的过激党?有杀人放火的照片,”列宁看上去很……“我不相信。凡事自己不去做不去看,我就不相信。”

“你想去俄国?”

“想。你呢?”

“我想去所有的地方!”

“豁!真胆大。”

“我跟你们去!”

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是嘉草,她给两个哥哥送点心来。

“你晓得我们要到哪里去啊?”哥哥们笑了起来。

“你们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你还是刺你的绣吧?”嘉平说,“我们把天下改造好了,享受。”

“那得多少年?”你来

嘉平叫了起来:“什么多少年,谁等得了多少年?到你出嫁有多少年?”

嘉草伸出素手去打二哥:“二哥坏,二哥坏!”

“坏什么,到你出嫁,社会保证很好了。你一定很幸福了。大哥你说是不是?”

“肯定是。”大哥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肯定了这个连他自己也没好好想过的预言,转过脸又问:“你们读《新青年》吗?”

“怎么不读,最要紧的文章。”

“那你见过陈独秀吗?”

“怎么没见过?陈独秀、李大到、蔡元培,还有胡适之,我统统见过。有时是他们来找赵先生,有时是赵先生带了我去找他们。”

当哥哥的再一次沉默了,一会儿惊喜大于惊惶,一会儿惊惶大于惊喜。他第一次发现,他在精神上和知识上的大哥地位,已经切切实实地让给了阔别数年的大弟。他心里难免有些醋意,但他生来的宽和与心灵自觉趋向高尚的品格,又使他对他的这位异母兄弟由衷的敬佩和折服。他想,我要怎么样才能与嘉平共同拥有这个世界呢?首先是要打开眼界,要跑出西湖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要到广大的空间去,呐喊!疯狂!求得自由和科学!还要和嘉平一样,结识许多伟大的名人——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李大宅小……他想起了这位大学者,手里一直拿着的那把斧头用力往地上一跺,斧柄颤颤的,斧口就插入了泥地。然后,他叉着一只手,另一只手比划着,背诵道:“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吾人的‘我’,吾人的生命,也永远合所有生活上的潮流,随着大实在的奔流,以为扩大,以为继续,以为进转,以为发展。故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

当弟弟的一把扑过去抱住大哥的双肩,使劲摇晃着,大声喊道:“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

他们便同时放声大笑,像是接上了接头暗号似的。因为他们立刻明白,他们不仅是手足,还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了。

接着,嘉平二话不说,便问:“咱们家上门板了吗?”

嘉和知道大弟的意思是茶庄参加罢市。他撤撇嘴,说:“茶庄现在是摄着在当大伙计。他死活不肯关门罢市,说咱们家的茶是正宗国货,现在春茶刚刚下来,就要罢市,岂非蚀耗了。他这样讲了,爹和妈就没再说话。”

“那你呢?”嘉平便盛气凌人起来,“你就不能告诉他们,山东都要被他们日本佬吃去了,我们还心疼这一点点的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