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2/9页)

九溪嫂说:“唱就唱,又没外人,嘉和你说是不是?”

嘉和连忙说是是是。

跳珠破衣烂衫的,但脖颈长长,长眉星眼,丰润的双唇,比嘉和在城里见过的那些矫情的太太小姐漂亮多了。她亮开了嗓子,唱道:温汤水,润水苗,一筒油,两道桥。

桥头有个花姣女,细手细脚又细腰,九江茶客要来媒。……

“要来什么?”嘉和没听明白。

“就是要来讨了去做老婆啊。”九溪嫂子一说,姑娘们便哈哈笑成了一团。嘉和也跟着笑,笑着笑着便发了痴想,多么美好啊,一个到外地卖茶的年轻商人,看上了站在桥头的苗条少女,便决心去娶她,新社会也有这样美好的事情吗?没有的,新社会里茶叶统统都是分配的了,哪里还会有卖茶的年轻商人?

那边的姑娘们,便都在催九溪嫂子唱了,九溪嫂子说:“我是龙井唱法,没啥好听的,都是伤心事体。不唱不唱!”

嘉和连忙说:“伤心事情也要唱的嘛,古人还说长歌当哭呢。”

“那我就唱一首《伤心歌》吧。”九溪嫂子清了清喉咙,直着嗓子,就唱开了:鸡叫出门,鬼叫进门;日里采茶,夜里炒青。

指头起泡,脑子发晕;种茶人家,多少伤心。

唱完,九溪嫂子叹了口气,说:“我说不唱不唱嘛,越唱越伤心的。”

嘉和说:“你不唱我也晓得的,翁家山的撮着给我讲过的,每年要交贡茶,不好延误,茶商又要来低价收购,批了条子,又拿不到现款……”

九溪嫂连忙说:“凭良心讲,从前忘忧茶庄来购茶,都是付现款的,价格也还算公道。唉,山里茶农嘛,还有什么办法?外头人吃龙井,香喷喷,还道我们都泡在茶堆里呢!做梦,一口都轮不着的。”

这么说着,便又唱开了头:

龙井,龙井,多少有名……

那帮仙女一样的采茶姑娘,竟是都会唱这“龙井谣”的,便跟了伤伤心心呜呜咽咽地唱开了:龙井,龙井,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多数是贫民,

儿子在嘉兴,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番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嘉和望着这群低头采茶又忧伤歌唱的女人,他的心被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打动了。这又不是一般的同情和恻隐之心,这里面有着对一切不公正的事物的强烈的愤超,又有一种无法证明的认同和归宿感。最令嘉和惊惊的是,他竟然就在这样的时刻,想起了他的生身母亲小茶,他的目光恍饱了,在那群衣衫褴楼的女人中,他看见母亲挎着竹篓,半佝着身在慢慢地采茶,他一惊,背上的冷汗都出来了。

七天之后,他给远在北京的大弟嘉平写了第4号信件。

嘉平同志:

我在郊外狮峰山的胡公庙里,已经住了七天。白天跟着村姑们采茶,夜里到村子,看男人炒茶,空闲的时光,就拿来读书。我已坚持一天两顿白饭,用萝卜干和榨菜当菜。村里没有学校,我想请农民们夜里到庙里来,我给他们讲解新村的主张,他们都不肯来,说是夜里要炒茶。妇女们又说要烧饭带孩子。女人很怪,白天采茶和夜里在家中,竟如两个人一般。有个叫跳珠的,是江西讨来的童养媳,老公是个傻的,她会唱好多歌,回到家里却是一声也不响。还有个九溪嫂,也会唱很多歌,昨天我去她家作宣传,她的丈夫正用草鞋底打她呢!她在破院子里逃来逃去,还是我阻隔了不让打。倒是很想跟他们讲解我们未来的目标,但是一切又从哪里说起?

我给你这样写信的时候,肚皮很饿,烛灯如豆,我很有点孤掌难鸣之感。而且我也弄不清楚,我这样做,到底算不算是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了。

但是住在这里,对我们这样家庭出身的人,倒是真正的长了见识。说起来,我们也可以说是茶叶世家了,但是,龙井茶为何这样好,也是我来了此地之后才开始知道的。

原来西湖的山山相连,土壤倒是以黄筋泥土、油红泥土等土质为主,但水系却是有隔的。北高峰与狮子山,又好像是一道屏障,挡住了从西北吹来的干风,又把东南方向的雾气阻隔住了,让它在山间回旋着。再则,从九溪十八涧进来的钱塘江江风,和从东向西吹来的西湖气流,在狮子山(也就是我现在身处的位置)集结。相互斗争又相互交融,由此雾气镣绕、云遮气挡,阳光呈漫射状,真正应了陆羽《茶经》所说的阳崖阴林之言了。

说到龙井茶的形状和沙制,也是极有趣的。从前我什1只晓得龙井茶之所以扁状,乃是因为乾隆下江南把龙井茶芽夹在书中送往京城给太皇观赏,因此,竟夹扁了茶,这自然是无稽之谈。照九溪哥的说法,龙井茶竟然是靠手一颗一颗摸出来的呢。九溪哥打老婆虽然很凶狠,但是他的炒茶的功夫也实在是首屈一指。用手掌当了炒勺,直接在滚烫的锅里翻弄,这哪里是一般的人就敢于下手的?又总结了一下,竟有“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呢。劳动的人民,原本智慧是极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