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第2/2页)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休息,却没见有人像子路一样来问路。这一句用的是《论语》中的故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诗人自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说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当今已没有这种人了,奔走于要津的,俱是追逐利禄之徒。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世道的兴衰,对于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诗人从心底里还存有某种希冀。“问津”,问路。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太阳落山了,大家一起相伴回家,再温上一壶酒,好好地招待新来的邻居。这两句令人想起相传是尧时的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一个“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能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聊为”。

评解

这首诗从孔子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叙起,夹叙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其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作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