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从陈子昂到张说(第2/3页)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初春时高挂风帆行舟于大江之上的开阔气象,“海日”一联以宏大的气魄写出诗人从海日生于残夜、新春来自旧年的自然现象中领悟的哲理意味,标志着五律山水诗已经进入了盛唐。张说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变化的意义,把它写在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全唐诗话》),为近体山水诗指出了艺术升华的途径。

张说自己的诗作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应制诗。除此以外,他的山水诗也颇为可观。开元初期他曾被贬到岳州三年,与他周围一批同时迁谪的文人一起,流连于湖山之间,大事唱和,在湖湘一带兴起了吟咏山水的风气。南朝以来,山水诗在发展过程中,大体上形成了两类风格,一种是以晋宋诗人谢灵运为代表的沉厚典重的风格,善写深秀奇险之景,称为大谢体;一种是以谢朓为代表的清新秀丽的风格,善写淡远平旷之景,称为小谢体。张说的山水诗能兼取大谢和小谢两种风格,使清朗和密实相协调,对于过于清媚的吴越山水诗来说,也是一种纠偏。

张说兼有文才武略,曾率军巡边,平定西北叛乱。因此他的诗风亦如其为人,豪放开朗,刚健明快,但因写得太多,不免有“率意多拙”之病。《邺都引》是最能见出他精神面貌的代表作: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

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冢多贵臣,

蛾眉曼睩共灰尘〔36〕。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邺都是三国时魏的都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这首诗感慨曹操草创天下的英雄业绩和文采风流都已成为过去,惟有昔日繁华留下的遗迹在秋风中供人凭吊。这种人世沧桑的悲凉之感虽然在初唐歌行中常见,但诗里抒发了对曹操建功立业的景慕,表现出不凡的气宇,又与他本人就有“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的身份经历有关。这种昂扬的志气为同类主题的歌行输入了刚健的“建安风骨”,唐诗正是由张说开始进入到盛唐高潮的。

知识点

初唐诗歌革新的阶段性  初唐律诗的形成  初唐四杰

文章四友  吴中四士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思考题

1.你认为促使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从“四杰”、陈子昂到张说,他们诗歌中表现的共同精神风貌是什么?

注 释

〔1〕“正始之音”,一般理解为曹魏正始时代的诗歌,从《世说新语·赏誉》中把卫玠的清谈称为“正始之音”,以及正始诗人阮籍、嵇康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事实来看,这样讲也可通。但在这段文字中,“正始之音”置于“建安作者”之前,而且前文强调“风雅不作”,“正始之音”当用《毛诗序》所说:“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正义》:“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之诗,皆是初始之大道,王业风化之基本也。”也就是“风雅”中的正始之音。

〔2〕参见清水茂《乐府“行”的本义》,载《日本中国学会报》第36集,1984年10月。

〔3〕《礼记·乐记》:“再成而灭商。”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认为“是《武》为第二成之证也”。也可助证“再”为乐章第二遍之义。

〔4〕参见邝健行《初唐五言律体律调完成过程之观察》,《唐代文学研究》第3辑,1992年。

〔5〕东皋:王绩隐居在家乡山西省河津县的一处地方,王绩曾自号东皋子。

〔6〕采薇:周武灭商,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充饥。

〔7〕狭斜:小巷。

〔8〕七香车:用七种香木制成的车。

〔9〕玉辇:皇帝所乘的车。主第:公主家。

〔10〕龙衔宝盖:车盖上伞柄雕成龙形,支撑住伞状车盖。

〔11〕复道:连接楼阁的架高通道,不止一层。交窗:花格子窗。垂凤翼:汉建章宫圆阙上有金凤。

〔12〕梁家:东汉顺帝时外戚梁冀。

〔13〕汉帝金茎:汉武帝在建章宫立起二十丈高的铜柱,上有仙人掌承露盘、玉杯以接仙露。

〔14〕吹箫向紫烟:传说春秋时秦穆公女儿弄玉从丈夫萧史学吹箫作凤鸣,后成仙飞去。

〔15〕蝉鬓:将两鬓梳得像蝉翼,又像云片。

〔16〕鸦黄:嫩黄色,六朝唐代女子涂在额上,又称额黄。点缀花、月、星等作为装饰。

〔17〕连钱:马身上圆钱斑纹。屈膝:又叫屈戌,用于屏风、门窗等处的金属物件,今名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