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高、岑和边塞诗(第4/6页)

异域的风土民俗给好奇的诗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源泉,凡是中土没有的奇景几乎都被岑参收进诗里。如《热海行送崔侍御》渲染热海旁青草不凋、沸浪中鲤鱼丰肥的神异传说:“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火山云歌送别》记叙火山上火云满天、飞鸟不度的壮丽奇景:“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首秋轮台》描述风雨中毡幕散发的膻气:“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笸箩。”《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歌》:“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裾转袖若飞雪,左生旋风。”从羌儿胡雏歌唱佐酒写到边疆美人的婀娜舞姿。还有一些诗选取军营生活的不同侧面,生动地描绘胡汉将士共同娱乐的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都表现了军中无事、和平欢乐的生活场景,写得豪兴可喜。

即使是枯燥的军营生活,在岑参笔下也总是诗意盎然:“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野戍中的离愁别绪融合着月色花香,是多么令人心醉。塞外的送别情景不但带给他美感,还常常触发他的奇思妙想,《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陈贻焮先生解释此诗说:“在烈日当空、天气燥热、黄沙莽莽、人烟稀少的原野上,骑者策马急驰而去。转瞬间便去远了,只见那逐渐变小的身影,像飞鸟似地在苍茫的野色中掠过。”“‘角声一动胡天晓’则更是不可多得的警句。实际上是天晓或欲晓时军中吹角,但在天真的诗人看来,却是一声号角,便把胡天惊晓了。”因而“构思神奇,笔力雄健”,“能展现出自然界雄伟的境地,透露出回旋天地、燮理阴阳的凌云壮志”(《谈岑参的边塞诗》)。这类诗最能见出岑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的特点,但岑参的奇逸并不是刻意求奇,而是用平易朴素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生活本身的瑰奇。

再次,岑参突破了边塞诗向来只代征人思妇诉说离情的传统,转为直抒自己的边愁,流露了为国立功和怀土思亲的矛盾心情。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

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诗人们虽然怀着幻想奔赴边塞,但建功立业对多数人来说还是遥远的目标,被思乡和失意所困扰也就在所难免。这首诗吸取民歌小调的通俗句法,借凉州城头苍凉的月色照见幕府文人欢醉中深藏的愁情,神情颓放而真挚动人。《发临洮赴北庭留别》是一首朴素工炼的五律: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尽管前途遥远、春风不度,诗人还是选择了这条荒凉的道路,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高尚品格。《逢入京使》则借仓促之间托入京使者传报平安口信这样一件小事,倾泻出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泪: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读来如马上脱口吟成,朴素自然,真挚感人。《忆长安曲》:“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归长安,为君急走马。”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化成长安就在马蹄之下的想象,说得越是容易,就越见出归去的不易。至于“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还已到晋昌》),将抽象的愁思化成可燃、可捣、可挂之物,则已开中唐奇丽派表现艺术的端倪。渴求立功和思乡厌战的情绪杂糅在岑参的诗歌里,但尽管不乏离恨别愁的抒写,却仍能保持其雄浑开朗的意境,这也是盛唐边塞诗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