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精彩纷呈的盛唐诗坛(第2/3页)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想念征人、埋怨青春虚度,是汉魏以来诗歌不断表现的一个主题。这首诗却截取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妇在楼头欣赏春色的生活小景,以“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暗示出人们在青春与功名之间的取舍,构思新鲜别致,而神情活泼可爱。此外《采莲曲》、《西宫春怨》、《西宫秋怨》等也都以构思新颖见长。

盛唐诗里部分表现闺情的诗歌与当时绝句普遍学习乐府民歌的风气有关,最典型的莫过于崔颢的《长干曲》,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古词只有四句,写广陵女子驾着菱舟弄潮的情景。崔颢用此题写成了四首意思相连的组诗。其中一、二首最佳: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两首诗是一个采菱少女与一位船家青年在水上相逢的问答之词。如果不作情歌看,也可以理解成水上人家往来江上相互问讯的一幕常见情景,从中体味长年飘流的人遇见同乡的欣喜和快慰。也许这只是江湖之上普通的萍水相逢,交谈之后便各奔东西,但那饶有意味的对话或许就留下了人生中难忘的一个片断。轻快活泼的短歌式的对白,最大程度地提纯了民间男女交往时天真无邪的感情,同时又保持了民歌新鲜自然的风致,因而成为盛唐五言绝句中最得乐府天籁的代表作。

除了以上传统题材外,盛唐诗人还在描写音乐和名胜这两类内容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虽然汉魏和齐梁也有少数写到听乐和听歌的诗篇,但罕见专门形容乐境的作品。唐代在保存中原传统清乐的同时,还继承了北朝传入的许多胡乐,盛唐时西部新声尤其流行。音乐舞蹈的繁荣为盛唐诗歌增添了新的题材内容。由于音乐最能发人遐想,便于表现丰富的象外之意,因此盛唐诗歌的意境美除了体现在山水诗里以外,首先表现在部分写音乐的诗里。通过乐境和诗境的转化叠合来构成隽永空灵的意境,是盛唐听乐诗的共同特点。如李颀《琴歌》以霜月凄风、华灯烛辉的夜景反衬出“一声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的音乐效果,然后将“敢告云山从此始”的意境留给读者去展开想象,虽然篇幅较长,同样创造出无字处皆其意的境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描写琴音的幽怨动听:“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诗里展示的一个个情景片断似乎并不连贯,但胡雁嘶酸、公主远嫁、浮云万里、关山空阔,组合成大漠绝塞的景象;从川平鸟静到风雨飘洒、迸泉飞流、野鹿哀鸣,又汇合成空山萧条的景象,随着乐人弹奏胡笳弄手法的迟速往复、乐声的低昂疾徐,穿插交替,构成了凄凉哀怨的意境。又如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孤舟微月、秋江枫林的美景分别在筝曲和客心中展现,那么岭头的重重雨色究竟是形容犹如急雨的筝声呢?还是客子真正面对的重重山岭呢?画意和乐境的转化入于微渺之思,出于恍惚之情,分外韵味深长。又如高适的《听张立本女吟》描写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一曲吟罢,留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穷回味。更觉神清韵婉,淡雅空灵。

吟咏名胜本应属于山水游赏的题材范围,但唐代以前少有名篇。盛唐这类诗的旨趣与山水田园诗大不相同,其意一般不在领略泠然独往的自然之道,而更多地和历史的沧桑感和生活哲理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黄鹤楼有辛氏卖酒,因道士在墙上画鹤能舞而致富。十年后道士重来,乘鹤飞去。诗人对这一传说的向往,在诗里转化为对时空悠久的遐想,又与楼前远眺历历可见的晴川树和春草萋萋的鹦鹉洲形成过去和现在的虚实对照,触发了人们关于宇宙之间人事代谢的感慨和怅惘。加上这首七律前四句用复沓递进的句法造成两层意思的回环,悠扬流畅的音调与黄鹤杳然、白云悠悠的意境相得益彰,又别具一种歌行般的声情之美,从而成为咏黄鹤楼的绝唱。这处名胜也因为这一首诗而誉满天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但《国秀集》中署名朱斌作)则以立意新警和境界高远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