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气骨中衰的大历十才子(第2/2页)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这诗选取少妇黎明时披衣出门伫望夫君的情景,将她整夜辗转不眠的怨愤全都发泄在报喜不准的喜鹊身上。如与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相参看,可以揣测此诗构思的新巧和表现的朴质很可能受到了民间词的影响。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在十才子中才力较健。其诗取材多样,风格也不统一,写得较有真情实感的是一些叹老嗟贫、自伤身世的诗篇,多作于旅途之中。而历来选本不漏的名篇却是他的《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三)

这两首诗可以和盛唐边塞诗的名篇媲美。其二将李广射虎的故事化为真实的射猎生活,但只取事件的开头和结尾:即暗夜草动疑有虎来,引发将军开弓,以及清晨寻箭,已射进坚硬的石棱中这两个场面,而略去将军射虎的正面描写。其三也只取轻骑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将要出发追击单于时大雪初降的一刻,把以后的战斗情景留给读者去想象。两首诗的高潮虽然都在言外,但都蓄势饱满,轻快雄健,这正是盛唐绝句典型的表现。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诗歌题材主要也是行旅送别,尤善写身世之感。他的五律格调清雅,艺术表现的能力较高,如“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能把人们在乱离中久别重逢、先疑后悲的常见心态提炼出来。又如《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3〕。

此诗“雨中”一联颇为人称道。其实李嘉祐也有“倚树看黄叶,逢人话白头”(《鄱阳暮秋》),后来白居易又有“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途中感秋》)。“黄叶”和“白头”的意象对比是大历以后出现的新鲜表现,故为诗人所乐用。司空曙没有将二者直接类比,而是让人从凄凉的昏夜雨景中体味黄叶树对于白头人的象征意味,就比较含蓄。他的七绝《江村即事》也堪称佳作: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庄子·列御寇》说“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扁舟不系包含着任自然的意味,这是王、孟、常建、韦应物山水诗中的玄趣。而在这首诗里,则变成不系钓船、任其在芦花浅水中飘荡的疏放情趣,在江村野钓的现成情景中得自在之境,也别有兴味。

总的说来,十才子诗尚有盛唐遗音,基本作法也是沿袭盛唐余绪,仅在炼词、命意上略有变化,由于中气不足,风力自降,因而不免将盛唐的熟词熟境发展到极端。致使中唐元白、韩孟两派不得不力求变化,务去陈言,对诗歌进行重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