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商隐(第3/3页)

《锦瑟》诗是无题类诗中最难解的一首名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11〕,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历来歧解最多,有的说是悼亡,有的说是一生的回忆。联系李商隐全部作品来看,诗中追悼的应是他早年爱过、后来死于湘江水中的一位女冠。诗中大意是写华年逝去之后回忆这段爱情悲剧的怅惘,犹如庄生梦蝶般恍如隔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分别用杜鹃啼血和鲛人泣珠的典故,想像那女子孤魂无依的痛苦寂寞。“蓝田日暖玉生烟”则追忆他们相爱的地方(“蓝田”一名玉山,正切西王母所在之玉山,借指他与女冠相遇的玉阳山),形容他们当初像阳光那样明媚的爱情如今回想起来已像良玉生烟一样隐约迷幻。“沧海”与“蓝田”两句以死别的凄凉和欢爱时最好的光景相对照,用有关典故作暗喻,取其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成优美而又迷惘的境界,即使不知所悲何事,也能为它忧郁而又迷乱的深情所打动。

无题类诗以外,李商隐的其他各类诗也都成就很高,他继承了李贺的“长吉体”,善于以现实生活经验想象神话中的情景,创造出自己独特美丽的意境。如《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烛暗星沉、天色将晓的时分突出了碧海青天中的一轮孤月,又由明月的孤独揣想月中嫦娥的悔意:当初偷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成仙,虽然获得了生命的永恒,但也坠入了永恒的孤独。这一出奇的想象不但使咏月这一题材顿生新意,而且具有丰富的暗示性:嫦娥之心可能是夜夜不寐的怨女离妇之思的写照,也可能是人间欢会的男女之情的反衬。李商隐诗的这种象征性和暗示性,使他能在许多常用的比兴中翻出新警的立意,产生了许多名句。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傍晚放晴的景色给了诗人珍惜黄昏人生的启示,幽草被天意所怜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心理安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因为清高而难免饥饿的蝉,徒然抱枝而鸣,彻夜酸嘶到五更,所面对的还是一树无情的碧色。蝉的处境和情态与诗人可谓神似。至于“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代赠二首》其一),更是在芭蕉之叶和花心逐渐向外开展、丁香花穗聚结的自然形态中赋予人的愁态,体味双方相约不能相聚的各自愁情。这就发展了杜甫诗歌所开创的暗示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仕途的失意,时代的没落感,多愁善感的性格,难言的爱情悲剧,使李商隐对许多即将消逝和已经消逝的美好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这类意境,构成了他诗歌中浓厚的感伤情调,这是李商隐诗歌艺术的一大特征。此外,用典深僻,想象奇丽,风格纤浓,语言精工也是他在表现上刻意求新的一些主要特点。但他的晦涩、纤巧和华美后来被西昆体发展到反面,对诗歌的发展是无益的,这又是李商隐在艺术上取得突破的同时带来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