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唐末诗人(第2/3页)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人写隋堤运河,都只从隋炀帝乘舟南游的初始目的着眼,把它看做隋亡的原因。此诗却在排除游乐之用的前提下,把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绩和大禹相提并论。这并不是故作翻案的惊人之语,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了大运河在后代国计民生中所起的长远作用。这种辩证的历史观,正是本诗的新意所在。陆龟蒙对现实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里,诗歌中这类内容很少,但也有佳作,如《新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这首诗讽刺官家的租税无处不到,连海边涨潮之后出现的新淤沙地都不放过。不但通过夸张的比较,指出官家知道消息的速度比最早感知新沙的海鸥还要快,并由此进一步推想官家的手还能伸到人们幻想中惟一可逃避现实的神仙世界,这一想象不但新奇,而且极为尖锐深刻。罗隐的诗作很多,大多感叹自己的落魄失意。《雪》诗是表示同情民瘼的一首名作: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短短四句,两层深意:瑞雪虽然兆丰年,但丰年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更何况雪多天寒,眼前的贫者就难以生存。在否定尽人皆道的常言的同时,还驳倒了太平祥瑞的传统观念。又有《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针见血地指出蜜蜂忙忙碌碌采花酿蜜,都是为了别人,寓意深刻。除了比喻农民的劳动果实尽被他人占有以外,还可以做多种联想。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人。后梁时做过翰林学士。他中进士很晚,但早有诗名。自谓“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在晚唐是较少见的。他工于近体,能在律诗里反映新乐府的精神,语言浅易通俗,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

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诗写一个丈夫战死、田园荒废的寡妇,因无法谋生,只得躲进深山,靠吃野菜度日,即使如此也难逃官府的征税和徭役。表现农妇老妪孤苦生活的诗篇前人写过不少,这首诗充分发挥了七律的表现力,把田园荒废与继续纳税这两件相悖的事实并列在一起,形成重叠紧凑的对仗,更突出了避居深山仍不免租税的荒谬不合理,最后利用七律结尾的递进句法将全诗的意思递进一层,结得警策有力。《再经胡城县》也是他的一首名作: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怨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唐末王仙芝的起义队伍在亳州(今安徽亳县)受到残酷镇压。此诗浓缩了去岁和今岁两次经过胡城县的见闻,使去岁县民的怨声和今岁县宰的朱红色官服形成前后对比,透辟地点出胡城县官靠镇压人民加官进爵的事实,而用人民的鲜血染红官服的比喻因为形象而新鲜,也常为后人所引用或化用。

新乐府类诗歌虽然可贵,但在晚唐诗歌中所占比例很小,当时诗坛上最多的还是自怨自嗟或留连风物、羁旅送别之作。其中也有不少构思新颖的佳作。如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写贫女的痛苦,没有局限在生活的艰辛,而是以其俭朴、勤劳的格调高自标榜,批评了世俗只重外表的低俗,感叹贫女徒然手巧,却只是为他人做工的命运。即使单纯地看做一首同情贫民的诗,也因深入到贫女的精神世界而比一般的作品更为深刻,更何况此诗显然是借贫女抒发幕僚生活的抑郁不平,最后一句感慨自己的劳动只是为他人装点门面。因比喻贴切而被广为引申使用。钱珝有《江行无题一百首》,在展开万里长江图卷的同时也记录了民间的声音,这种题材和形式在唐诗中罕见。他的《未展芭蕉》别有意趣: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芭蕉叶初生时作卷状直立向上,逐渐向外平伸舒展。花穗初生时为心形大花蕾,随着花茎伸长而逐渐开展。所以把未展的芭蕉比做无烟的冷烛和绿蜡,把未生的花蕾比做犹卷的芳心,是切合春寒中的芭蕉形象的。接着又把芭蕉在春天的舒展比做一卷书札会被东风拆开偷看,想象极为新鲜。而这些新鲜的比喻又构成了一幅春夜少女独对冷烛的图画,仿佛隐约暗示着少女的春心由胆怯畏寒到被东风窥破的过程。这一似有若无的寄托给人带来了美妙朦胧的遐想,意境之巧也是前人诗里所未曾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