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俄语(第4/4页)

“你问他是个什么背景?这个嘛,我怎么说呢……他今年二十四岁,是个乡下人,不大可能念完乡村小学。他就是大家说的那种‘老老实实的共产党员’,只在政治上扫个盲。这样的教育,按我们书上所讲,也就是把笨蛋教成傻瓜——我知道就是这么个结果。噢,你想看看的话,我就带你去看看。只要记着,不要说话!”

马丁走进了走廊,我和彼佳跟在后面。老人穿着舒适的居家外衣,看上去倒真像个监狱长。他边走边掏出钥匙,往锁孔里插钥匙的动作颇为专业。那锁嘎吱嘎吱响了两声,马丁推开了门。里头远不是一个灯光昏黄的暗洞,而是明亮宽敞的浴室,这样的浴室在舒适的德国人家里随处可见。电灯明亮,但不刺眼,遮在一个华丽的灯罩后面。靠左手的墙上闪着一面镜子,浴缸旁的小桌上放着几本书,一只光面的瓷盘里放着一个剥了皮的橙子,还有一瓶没有打开的啤酒。白色的浴缸里,床垫上铺着干净的被单,上面躺着一个吃饱喝足、双目明亮的人。他身穿浴袍(是主人的半新浴袍),脚蹬轻柔暖和的拖鞋,脑后垫着一个大枕头,颔下一把长髯。

“喂,你有什么话说?”马丁问我。

我觉得眼前的场景很滑稽,不知道如何回答他。“那里就是原来开窗子的地方。”马丁用指头指指说。果然,窗户被木板盖了个严严实实。

那囚犯打了个哈欠,朝墙转过脸去。我们走了出来。马丁笑着摸摸门闩。“他要逃跑那是没门的事,”他说,接着又若有所思地补了一句,“不过自关了他以来,我就一直很想知道,他将在那里边度过多少年呢……”


(1)  参见书末《注释》。

(2)  德语,来一支 。

(3)  编者德米特里·纳博科夫原注:列宁的真实姓。

(4)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原注:该篇故事中凡与马丁的真实身份有关的标识或蛛丝马迹自然都特意作了处理。我之所以注明这一点,就是为了猎奇之人不去白费气力地寻找“大楼拐角处的烟草店”。

(5)  参见书末《注释》。

(6)  参见书末《注释》。

(7)  参见书末《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