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混蛋!(第2/4页)

不过混子还是偶尔会和周院长喝个茶什么的,戴创兴那边也经常去吃饭。

不能因为自己牛哔了,就过河拆桥,双方的合作关系一直都存在,除此之外,人际来往也不能少,毕竟夏国就是个人情社会。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苏泽林向来很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所以前世他的人际关系杠杠的,有时碰上什么问题,甚至不用开口,别人就主动提出帮忙了。

对于不同的人,得投其所好。

比如周福良好茶道,苏泽林这次过来就给他弄了几斤顶级的芸南茶饼,让周院长高兴坏了。

边喝茶边聊茶经,一老一少在喝茶这块,快成忘年交了。

院长夫人就很纳闷,她还真不懂茶有什么好喝的,男人尤其喜欢喝,而且还特讲究,就连泡茶那个开水都有一沸二沸三沸的名堂,能给你找出古籍记载,古人就是这么喝的,准没错。

院长夫人也不懂,觉得爱人喝茶喝得有点魔怔,没想到还有个十八岁的小茶友也那么魔怔。

两人喝功夫茶,她就不参与了,在厨房里做饭。

双方的关系已经很好了,每次苏泽林过来喝茶,也会随便蹭个饭。

金色的茶水沿着杯壁顺流而下,客厅中弥漫着冉冉茶香。

苏泽林在倒好一杯茶的同时道:“周院长,其实我这边还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哦,说说看。”

周院长拿起茶水抿了一口。

“我以企业名义出版的那本书卖得不错,第一版已经售空,还被新华书店看上了,现在要印第二版,这版的印刷量会是上版的五倍,想请周院长帮写个代序指导一下。”

某些书会有两个序言,这是放在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做自序,一般会简单地说明大体内容,写作缘由等,别人写的代序,就是以第三方的眼光介绍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和特色之类。

写代序者,可能是某个作者的圈内好友,也可能是长辈导师什么的,通常都会有些身份。

说白了,就是在书中挂个他人的名,商业互吹。

对于出版书来说,就有点名家推荐的意思。

写代序者也能再书里露露脸,刷个存在感,如果给畅销书写代序的话,这还是件很有脸的事。

所以苏泽林的话谦虚了,现在他那本就是畅销书,很多人都会愿意抢着帮写代序,也不能说是求周福良帮忙,而是彼此成就。

为什么第一版没找周福良写代序呢?

当时苏泽林生怕销量会很拉,他就冲着那些句子的版权去的,也没指望能大卖。

原本混子还以为得亏点钱,现在居然赚了,且由于自费出版的关系,版权收益比较高,这钱还不算少,算是个意外之喜。

其实成为畅销书倒也不奇怪,那些金句能在浩瀚如海的网络上脱颖而出流行起来,这就说明它们能引发读者共鸣。

而一本书能不能卖得好,读者共鸣相当重要。

“当然可以!”

周福良毫不犹豫地点头。

这种彼此成就,相互共赢的事,他没有理由拒绝。

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能在一本有内涵的畅销书中留个名,比获利还要受用。

“那就谢过周院长了。”

双方皆大欢喜,气氛更融洽了。

“叮咚,叮咚……”

门铃声响起。

“秋雯吗?”

苏泽林随口问道。

平时来周院长家的人不多,尤其约了和自己喝茶,又是午饭的时候,他能想到的就严秋雯了。

严秋雯是周福良的外甥女,经常跑来借书,由于在浙大念书的关系,两老也不时叫她来吃饭。

怪不得秋雯会把他当朋友,这个年轻人的智商是真心高。

他不仅猜到了是严秋雯,还是在门铃刚响的第一时间就猜到的,这思维反应速度也没谁了。

“嗯,刚才秋雯说是来还书,我就顺便叫她一起吃饭了,反正你们也认识。”

“那我去开门。”

苏泽林长身而起,走向门口。

门一打开,外面站着的果然是严秋雯,怀中抱着一摞的哲学书。

见到苏泽林的严秋雯脸上半点都不意外。

苏泽林会出现在自己舅舅家,她觉得挺正常的。

天才少女分析过混子的性格特点,此人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相当老到,且不是过河拆桥的人。

再说了,自己舅舅身为浙大院长,德高望重,这个人脉可不小,在苏泽林目前的关系网中应该是排的上号的,双方自然会一直保持着较为联系。

而且,楼下就停下那辆黑色的三厢桑塔纳,车身上贴着“新世纪旗舰数码体验中心财院分店”的字样,除了苏泽林还能有谁。

“秋雯,可真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