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8页)

他在上海耽搁了两三天,这几天他们天天见面,表面上一切都和从前一样,但是他一离开她,就回过味来了,觉得有点不对。所以他一回到南京,马上写了封信来。信上说:"我真想再看见你,但是我刚来过,这几天内实在找不到一个借口再到上海来一趟。这样好不好,你和叔惠一同到南京来度一个周末。你还没有到南京来过呢。我的父母和嫂嫂,我常常跟你说起他们,你一定也觉得他们是很熟悉的人,我想你住在这里不会觉得拘束的。你一定要来的。叔惠我另外写信给他。"

叔惠接到他的信,倒很费踌躇。南京他实在不想去了。他和曼桢通了一个电话,说:"要去还是等春天,现在这时候天太冷了,而且我上次已经去过一趟了。你要是没去过,不妨去看看。"曼桢笑道:"你不去我也不去了。我一个人去好象显得有点……突兀。"叔惠本来也有点看出来,世钧这次邀他们去,目的是要他的父母和曼桢见见面。假如是这样,叔惠倒也想着他是义不容辞的,应当陪她去一趟。

就在这一个星期尾,叔惠和曼桢结伴来到南京,世钧到车站上去接他们。他先看见叔惠,曼桢用一条湖绿羊毛围巾包着头,他几乎不认识她了。头上这样一扎,显得下巴尖了许多,是否好看些倒也说不出来,不过他还是喜欢她平常的样子,不喜欢有一点点改动。

世钧叫了一辆马车,叔惠笑道:"这大冷天,你请我们坐马车兜风?"曼桢笑道:"南京可真冷。"世钧道:"是比上海冷得多,我也忘了告诉你一声,好多穿点衣裳。"曼桢笑道:"告诉我也是白告诉,不见得为了上南京来一趟,还特为做上一条大棉裤。"世钧道:"待会儿问我嫂嫂借一条棉裤穿。"叔惠笑道:"她要肯穿才怪呢。"曼桢笑道:"你父亲这两天怎么样?可好些了?"世钧道:"好多了。"曼桢向他脸上端详了一下,微笑道:"那你怎么好象很担忧的样子。"叔惠笑道:"去年我来的时候他就是这神气,好象担心极了,现在又是这副神气来了,就像是怕你上他们家去随地吐痰或是吃饭抢菜,丢他的人。"世钧笑道:"什么话!"曼桢也笑了笑,搭讪着把她的包头紧了一紧,道:"风真大,幸而扎着头,不然头发要吹得像蓬头鬼了!"然而,没有一会工夫,她又把那绿色的包头解开了,笑道:"我看路上没有什么人扎着头,大概此地不兴这个,我也不高兴扎了,显著奇怪,像个红头阿三。"叔惠笑道:"红头阿三?绿头苍蝇!"世钧噗哧一笑,道:"还是扎着好,护着耳朵,暖和一点。"曼桢道:"暖和不暖和,倒没什么关系,把头发吹得不象样子!"她拿出一把梳子来,用小粉镜照着,才梳理整齐了,又吹乱了,结果还是把围巾扎在头上,预备等快到的时候再拿掉。世钧和她认识了这些时,和她同出同进,无论到什么地方去,也没看见她像今天这样怯场。他不禁微笑了。

他跟他家里人是这样说的,说他请叔惠和一位顾小姐来玩两天,顾小姐是叔惠的一个朋友,和他也是同事。他也并不是有意隐瞒。他一向总觉得,家里人对于外来的女友总特别苛刻些,总觉得人家配不上他们自己的人。他不愿意他们用特殊的眼光看待曼桢,而希望他们能在较自然的情形下见面。至于见面后,对曼桢一定是一致赞成的,这一点他却很有把握。

马车来到皮货庄门前,世钧帮曼桢拿着箱子,三人一同往里走。店堂里正有两个顾客在那里挑选东西,走马楼上面把一只皮统子从窗口吊下来,放下绳子,吊下那么小小的一卷东西,反面朝外,微微露出一些皮毛。那大红绸里子就像襁褓似的,里面睡着一只毛茸茸的小兽。走马楼上的五彩玻璃窗后面,大概不是他母亲就是他嫂嫂,在那里亲手主持一切。是他母亲──她想必看见他们了,马上哇啦一喊:"陈妈,客来了!"声音尖厉到极点,简直好象楼上养着一只大鹦鹉。世钧不觉皱了皱眉头。

皮货店里总有一种特殊的气息,皮毛与樟脑的气味,一切都好象是从箱子里才拿出来的,珍惜地用银皮纸包着的。世钧小时候总觉得楼下这丬店是一个阴森而华丽的殿堂。现在他把一切都看得平凡了,只剩下一些亲切感。他常常想象着曼桢初次来到这里,是怎样一个情形。现在她真的来了。

叔惠是熟门熟路,上楼梯的时候,看见墙上挂着两张猴皮,便指点着告诉曼桢:"这叫金

丝猴,出在峨嵋山的。"曼桢笑道:"哦,是不是这黄毛上有点金光?"世钧道:"据说是额上有三条金线,所以叫金丝猴。"楼梯上暗沉沉的,曼桢凑近前去看了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世钧道:"我小时候走过这里总觉得很神秘,有点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