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效率

当朝廷刚接到松州和裕州的水患求救文书的时候,韩彻这边也已经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队伍快马加鞭抵达了松州。

这次的水患,也是台风造成的。

台风自临海的裕州先登陆,一路向北从而影响到了紧邻裕州北面的松州。

在韩彻赶过来的这段路途中,还见到了紧邻松州的安州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只是风力并没有登陆松州和裕州的那么大,影响方面也只主要体现在了暴雨上。

松州的受灾情况,也让韩彻稍微放了一点心下来。

其主要原因还是多亏了前面漕运上的改革,这支由朝廷专门打造出来的专业运输团队,除了运输税粮和各类物资,还肩负着河道巡查和修缮疏通等工作。

改革政策才刚实施起来,相关事务还全都在韩彻手中全权掌控中。

于是,面对过去数年都难得修缮一次的河道,在不需要运输的空闲期,韩彻一直都有给漕卒们分配修缮和疏通淤堵的任务。

而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秋税过后,和夏季雨水多发期来临之前,这期间既属于运输空闲期,也还正好处于各段河道的枯水期或平水期。

“主要是特大暴风雨摧毁不少百姓房屋,还有田地里受灾严重。”前来跟韩彻汇报这次受灾情况的杨刺史就说道。

“雨水排出倒也及时。”

“毕竟河道淤泥才刚又做过一次清理疏通,所幸也未出现决堤等情况。”

“人员伤亡呢?”韩彻就问道。

“倒是有对百姓做立即组织疏散和迁离,现在主要问题还是港口周边县城以及南面的县城受影响最为严重,房屋田地的损害也是最多。”杨刺史愁眉叹气道。

港口这块就属于松州的西部区域,也就是跟裕州的北面相交接的地方,自然就是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区域。

唯一好在的是,松州的主要产粮区集中在东部区域。这次东部区域所受到的台风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在及时的抢救疏雨后,田地里的农作物得以大部分保全下来。

至于西部和南部区域这次受灾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等,因为朝廷下发了足够的权力,韩彻已经派人加急去就近的区域调拨了。

所以松州这次虽受灾严重,但救济措施实施还算及时又得当。

然而同样做过刺史官职的韩彻此时也很清楚,杨刺史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

对于地方主官来说,征缴赋税就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即便是因天灾造成的,“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那也是地方官员的失职。

这时候的百姓抗风险能力也是真的很低,这会又正值一年一度的夏税征缴期间,松州突然遭此灾害,那些百姓又如何能足额缴纳得出赋税来。

对此,韩彻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解决计划。然而他这时候还要快速赶去受灾情况极可能更为严重的裕州,就只好先表示他已经知晓,事后定会帮忙向朝廷呈请。

接着,韩彻再将这次随行工作组里的一官员留下,帮助杨刺史继续剩下的灾后处理事务,就准备出发裕州了。

物资和粮食已经从就近州郡的常平仓调拨,如今对全国各州郡的常平仓都被韩彻掌控在手中,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像之前京城严重缺粮,急切需要从其他州郡调拨粮食时,明明朝廷以为要有粮食的常平仓,最后却调拨不出粮食的情况。

而只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东西不再出现短缺,也没有出现水患过后易滋生出来的各类疾病,其他方面的事情相对比之下,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对比之下,裕州这边遭受到的台风影响确实也要大很多。韩彻赶过来的这一路所看到的田地里的农作物,损害都特别的严重。

不过在房屋这块,整体情况却比松州西部区域要好很多。

那些用生蚝壳子层层迭迭的,黏合在外墙上,早就已经成为了裕州这个沿海地区的房屋修建特色。

这种将生蚝外壳黏合到外墙上,不仅防潮效果极佳。空气中少了那股黏糊潮湿的感觉,让人居住的舒适感得以极大的加强。也因为生蚝外壳的坚硬和防水防腐蚀,使得裕州居然抵抗住了这场大台风对房屋的摧毁!

韩彻在裕州这么巡查下来后,自得到消息那刻起,就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方才真正的被挪开了。

之后,韩彻在做完物资调配等安排后,就又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准备从当初修建的石桥,去往安南和杞县等县城做实地巡查。

这座石桥因为当初韩彻采用的也是生蚝造桥技术,这么多年来,随着上面吸附的生蚝繁殖得越来越多,桥基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受到海潮水腐蚀等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坚固。

于是在这场大台风下,它也一样坚/挺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