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X女士的年龄及Q男士的外貌(第3/5页)

讲到Q男士对于X女士认识之浅薄,两人关系之滑稽可笑,我们还可以举出一段对话来说明。这段对话也是X的同行女士提供的:

X:我用不着有意去找你,你必将到来。(X轻浮地做出朦胧的神态。)

Q:人头涌动,我一直就朝你的眼睛走过来了。我昏头昏脑,什么也没看见,包括你。(Q的样子像个呆子、乡巴佬。)

X:每个星期三,我们会在某个十字路口相遇,躲也躲不开。

Q:我也许会变成一只长尾鸡,那时便只能栖息在很高的树枝上。

同行女士提供了这段对话之后,又进一步加以说明:每次两人见面谈话的口气,就仿佛是上一次谈话的继续,并且纯粹是些毫无意义的疯话,并且总是同一个话题,而且这两人一见面,从来不称呼对方,就仿佛不是重新见到。而是一直就在一起谈论,就仿佛除了疯话,其他的一切(例如称呼、自我介绍、对周围事物的议论)全是多余的、不协调的。讲到这里,同行女士用一只手掩住半边嘴细声地说:“这是否就是那种‘隐形人’呢?”随即汗毛竖起,不敢再往下说了。

关于Q男士的外貌,虽然没有关于X女士的年龄那么多的见解,在我们五香街上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这里要强调一点:我们的人并不喜欢议论男人的外表,因为他们都信奉一句古老的俗话:男子无丑相。那么Q男士外表到底如何呢?我们只能根据一些零星的形容词和一些无意中的谈话语气来判断了。第一个对Q男士的外貌产生印象的是寡妇那位48岁的女友。她的印象是Q男士长得“毫无特点”(说到这里她不屑地撇了撇嘴,还吐了一口痰),她“怎么也记不住他的样子”,“好像是个傻大个”,“反正再平常不过了”。她议论了这几句之后,觉得有失尊严,立刻话锋一转,谈起气功的神奇作用来,一边谈一边大甩脑袋,好像在赶跑某种“杂念”的骚扰。从表面看来,五香街的女人们对Q男士的外貌是不会有什么兴趣的,更谈不上仔细的观察了,若直接问她们,便只有三个字:长得丑。那么我们五香街的女人是从未正眼看过Q男士一眼的了?其实不尽然。因为搜集起来,几乎所有关于Q男士外貌的零星形容词和某种捉摸不定的语气几乎全是女性提供的。她们在说话时闪烁其词,轻描淡写,是不是正好说明她们对此类问题有极大的兴趣和非凡的敏感呢?她们往往假装心不在焉地提起一个话头,然后绕一个巨大的圈子,再重新回到这个话头上来试探对方,诱导对方说出自己心里早就要说的东西,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我们五香街的女人全都擅长于此种谈话的艺术。比如寡妇的女友,在大谈了一通气功之后,话题又涉及到人种学上面去了,并引用了一句民歌的歌词:“江南的女子江北的汉。”直到对方心领神会,马上接了她的话头由江北的汉子扯到大个子男人的种种优点,最后,双方围绕Q男士的外貌这个问题含蓄地暗示来,暗示去,直讲到太阳落山,天昏地黑,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分手时乐陶陶地说道:“今天真是痛快淋漓的一天!”第二个对Q产生印象的是一个长年卧床不起的跛足女性。此女子28岁,奇瘦,下陷的双眼乌黑幽深,从早到晚不停地射出一种光,那种光随时可以使年轻男人“倒退三丈”(寡妇语)。此女子在Q进入五香街的第一天看见他一次。当时她正撩开床边的窗帘(她的床自然是靠窗安放),而Q迎面走来,两人打了个照面。女子使出浑身的解数,直勾勾地瞪住Q足有二十五秒钟(她本人估计)。那Q男士先是一愣,用一只手掌挡住她发射过来的那道光,但接下去并未“倒退三丈”,而是勉强向着女子一笑,随即走过去了。女子“砰”地一下打开窗,放开喉咙对着Q男士的背影凄厉地大喊:“一条狼狗!一条狼狗!请注意打雷了……!”后来,跛足女子不无感慨地说,Q男士并不是长得像一条狼狗的那个家伙,Q男士只不过是长得像一条鲶鱼罢了,他的嘴角有两条须,他刮胡子时将它们一起剃掉了,只要注意观察,还是可以看得出来。那个长得像一条狼狗的家伙是多年前夺去她处女贞操的恶棍,而Q仅仅只是某个部位长得有点像他。正因为长得有点像他,所以她只要一看见他还是不由得怒火攻心,必定要起身恶骂一通,才能稍稍平息心头之恨。Q倒不是第一个长得像他的,这些年来,她骂过很多人了,她只有不停地骂下去,才能维持一种内心的平静。讲到这里她又补充说:她之所以痛恨那条狼狗,夺去处女贞操倒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一点是他竟敢在第一夜之后便“不辞而别”,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使一个女子抱恨终生了。讲到夺去处女贞操之恶行,只要他愿意悔过,回来之后跪在她面前请求饶恕,她是可以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原谅他这一罪行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她仍然要与他保持一种拉拉扯扯的关系,经过那“令人心碎”的一夜之后,她倒是变得“心明眼亮”,“头脑里有条有理”了。难道她,好不容易战胜了外部的与内心的压力,成了一个类似铁女人的人物,现在反而要走回头路,去受二遍苦?不!一切抱有这种幻想的家伙都是打错了算盘。跛足女子的描述并不能使事情有丝毫进展,因为她对Q的外貌的看法仍是长得像她从前某个可疑的情夫,别说她看没看清Q,就是那个可疑的情夫,也是谁也没见过,她本人也说不清是个什么样子。万一是她无聊之中的捏造呢?抑或是她在混淆视听,趁机抬高自己的身价呢?为什么她连情夫的照片都没捞到一两张呢?(如有的话,她还不早亮出来了?!)或者更坏,根本不存在什么情夫,她当时之所以盯住Q,并寻衅取闹,只不过是她独特的调情、勾引的方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鲶鱼。)假如真是这样,我们五香街的群众倒要庆幸Q并未上她的钩了,毕竟和她勾搭比起和X勾搭来是更加恶心万倍的事情。第三个注意过Q的外貌的,是一位自称是X的妹子,并自称年龄29岁的女性。(谁也无法肯定是否属实。)在Q第一次来到五香街时,她曾和她姐姐“自始至终”在一起呆了一天,其间曾“细细地打量了Q好久”,发现Q的外貌对于她来说“很熟悉”,与其姐的形象“毫无相似之处”,但又总好像“有某种看不见的联系”。而关于Q的外貌特征究竟如何,她却又含糊其词了,只说是“见了便知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反正有那么一点奇怪”,“传统的审美情趣无法来评价他”等等,言语间看出她的蠢头蠢脑,执迷不悟,只知一味包庇其姐,没有丝毫的理智,也没有清醒的分析。她完全是属于那种过一天算一天,稀里糊涂的类型,所以这种一边倒的议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里我们还可以告诉读者一个情况:后来这个妹妹或自称妹妹的抛弃了她那位老实巴交的丈夫吊上了另外的人,并且是“和平解决”,至今仍然“礼尚往来”。这个情况使我们大家猛省:像X这种人并不是什么独来独往的与世隔绝的仙人,细细一分析,她不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人在得病后全然不知),而且具有一种恶魔般的背后操纵的本领。难道不正是她,使得整条五香街蠢蠢乱动,人欲横流?她足不出户,来势却如调集了千军万马,使这千把人的长街猝不及防,混乱不堪。她的这种本事究竟从何而来呢?为什么和她朝夕相处过的人(包括她的丈夫,妹妹,儿子,Q之类)统统被她同化,而变得莫名其妙,做出种种离奇的怪事来,且又一个个理直气壮,不思悔改?仅仅只是X身上的特异功能在起作用吗?这样说是不是过于神秘了呢?X在幼年时期究竟是受的何种教育,以至发展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一切始终是个无法解答的谜语。总之是她在操纵我们五香街的人们,只要她的眼珠子动一动,很多人脸上就起疹子;她在半夜自言自语,全街人民都在梦中侧耳倾听。据笔者统计,至少有两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愿为她牺牲生命。这两个人在后文中都搬到了路边的工棚中居住,过着含辛茹苦的悲惨生活,其中的缘由皆在X。第四个注意过Q男士的外貌的,是一孤寡老妪。此老妪老得如一根干竹子。脱光了头发的小脑袋戴一顶黑色小绒帽,一天到晚鸡啄米似地啄个不停。她注意到Q男士的外貌完全是偶然的。一个昏暗的冬日的傍晚,送煤工替她拖了一车煤来她家,但因她家有一很陡的斜坡而上不来,老妪急昏昏地四处寻人,当时来帮忙的只有一人,就是Q。事后老妪揪住Q胸前的扣子站稳了,将他左看右看看了个遍。末了大声惊叹:“好大的脸,容得下千山万水!”老妪的这种议论,乃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在以后的岁月中,她早就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连Q这个人也记不清了。人家一说Q,她就将Q与她早年的一个什么表哥(那表哥是否实有其人也是极为可疑的)混为一谈,合二而一,大谈她表哥那张“国字脸”的奇妙之处,一谈一啄米。她确实是太老,也太容易产生幻觉了。后来,她似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幻觉之中,经常在断断续续和人讲话时,眼一翻,自顾自地咽起口水来,一咽就咽个没完,“咕咚咕咚”,把人烦死。有人提出了一种质疑:那个昏暗的冬日傍晚的事,是不是老妪的幻觉?老妪如此人老眼花,会不会搞错了人?假如帮忙拖煤的实际是她的侄儿(据她强调,她那位侄儿已有二十多年没进她的门),而她出于对他二十多年的怀恨,故意隐去他的善行,而将功劳强加于人们正在谈论的随便某个Q,这也是完全可能的,合乎情理的。就从脸膛竟能“容得下千山万水”这种谵语来看,也能看出些破绽来。她对Q的外貌的印象充其量也就只一点:脸很宽。但“千山万水”又并不是脸宽的形容词,而是有另外的含义,才突然用起这种惊世骇俗的比喻来。那么我们能否设想老妪是处在某种恍恍惚惚的精神状况中,返老还童,自以为看见了从前某个死鬼,便一把揪住,死死执著于那种多情的遐想?这事是否“致幻剂”有关?还有人提出另一种质疑:这老妪是否在装疯卖傻,以达到独霸Q的目的呢?这Q,本是众人的话题,人人关心着他,这老妪却强词夺理,一把拉去据为己有,硬说是她的什么老掉牙的情人。明明Q是个年轻汉子,她非要将他说成三十年前的死鬼。还不容人家有异议。要是这世界依她的心愿,变成强权者的天下,那还得了呀?第五个注意过Q的外貌的,是一位男性,那位丈夫。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而现今这世界,大约是出了点毛病。变得颠三倒四的,连情敌的眼里,也出起西施来了。说起来X女士的丈夫是属于那种少见的美男子(寡妇和寡妇的女友以及五香街的全体居民都这样认为),可惜的是他本人对于这一点全然无知、即使人家好心告诉他,他也只会惊讶一阵,随即马上忘之脑后。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外貌,也从不关心人家的评价,也许可以说他对自己“很自信”。他的感受,就如小娃娃一样天真无邪,又有某种偏执狂的成份。在戴了绿帽子以后,五香街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大概就是他了,但他一如既往,听之任之,安然处世,就好像什么也未发生过一般。寡妇为首的一伙女性曾深入地研究过他这种生活态度,最后归结为他生理上一种很暖昧的原因,那种原因在人前“不便明说”。(说到“原因”时,寡妇捅了捅女友的腰,涨出一脸通红。)他对于Q的外表的看法只有两个字;英俊。有一回他无意中向他的第一位好友(调查X年龄的那位)发表了这个看法,而这个看法又通过好友的妻子不胫而走,百思不得其解的五香街居民一下子大彻大悟,一切疑窦都烟消云散了。他们对于寡妇的探索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后又进一步深入,将这位丈夫的心理称之为“太监心理”,并为一下子想出了这个名称乐得东倒西歪。一切都在背地里发生,X女士的丈夫不闻不问,照旧关起门过他的小日子,照旧对X以外的女性出奇地冷淡、傲慢,走起路来昂首挺胸,那样子明明是说:除了X,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在他眼里。这种走极端的态度真把五香街的女性气死,因为她们就算不都是美人儿,当中毕竟有一些极出色、极风流别致,又极温柔多情的,比如寡妇就是一位。不管从哪方面比较,X女士这个瘦猴都决不是她的对手,而她,自称虽然已经过了45岁,还“从未败在任何男人手下”,“哪怕同时来他200汉子”,她也“不在乎”。(这些话都是用耳语悄悄告诉X的同行女士的。而同行女士却成日里举着一个话筒,不辞劳苦们向整条五香街的居民报道了这个消息,“哇喇哇喇”直喊得中青年男性,包括部分老年,个个乜斜着眼,跃跃欲试。)寡妇又说(这次用的是高嗓门),那家伙的傲慢是伪装的,她认为他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傲慢,只不过是一种拼命克制自己欲望的反常表现。每次她挺着丰满的胸部与他面对面相遇时,她都“分明瞟见”他“浑身直抖”,“疯了一般地抽搐”,只要她“眼风一动”,他的防线必定“全盘崩溃”。但是她,众所周知,向来为人正直、坦率,从丈夫过世后一直清心寡欲地修炼,对这种把戏毫无兴致,所以那家伙对她的渴望只能是毫无希望的空想,她“永世也不会为之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