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十四(第3/3页)

第二天早晨,白大嫂子先起来,上农会工作,郭全海含笑冲她说:

“快回去吧,这儿今天没有你的事,我知道你心在家里。”

白大嫂子笑眯眯地骂:

“你胡扯。”但是两脚早就往外移,一会儿就迈到院子里去了。郭全海在屋里嚷道:

“叫白大哥到农会来玩,别老在家守着,把朋友都忘了。”

白大嫂子回到家里的时候,白玉山睡得正甜。她挽起袖子,搂柴点火,烧水煮肉。她的头发也铰了。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参加妇女会之后,她性情变了,她的像老鸹的毛羽似的漆黑的眉毛不再打结了,她不再发愁,光是惦记白玉山。现在白玉山回来了,她的性格就越发开朗。她一面听听里屋白玉山的鼾声,一面切肉,一面低声唱着秧歌调。

白玉山起来,穿好衣裳,洗完脸,就上农会找郭全海唠嗑,到吃饭时才回。吃过头晌饭,屯子里的干部,从郭全海起,直到张景瑞、老孙头,都来瞧他。白家的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两口子间的关系,也和早先不同了。在早,白大嫂子瞅不起自己的掌柜,她较他能干,比他机灵。他黏黏糊糊,老是好睡。现在呢,他精明多了。下晚睡觉,他还是不容易醒来,白天却不像早先似的好睡。他还常常告诉白大嫂子,叫她“提高警惕性,反动派心里是有咱们的”。他跟人说话,都有条有理,屯子里的人们也都佩服他。客人走后,白玉山从他带回来的一个半新半旧的皮挎包里,拿出一张毛主席的像和两张年画。这是他在火车上买的,一张年画是《民主联军大反攻》,一张就是《分果实》。白玉山打了点糨子,把年画贴到炕头的墙上;又到灶屋,把那被灶烟熏黑的灶王爷神像,还有那红纸熏成了黑纸的“一家之主”的横批和“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的对联,一齐撕下,扔进灶坑里。他又到里屋,从躺箱上头的墙壁上,把“白氏门中三代宗亲之位”,也撕下来,在那原地方,贴上毛主席的像。他和白大嫂子说:

“咱们翻身都靠毛主席,毛主席是咱们的神明,咱们的亲人。要不是共产党毛主席定下大计,你把‘一家之主’、‘三代宗亲’,‘清晨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供上一百年,也捞不着翻身。”临了,白玉山说道:“咱们要提高文化,打垮脑瓜子里的封建。”

往后,白大嫂子对屯子里的妇女也宣传这些,叫人们上街去买年画,买毛主席像,扔掉灶王爷。临了,她也总是说:

“咱们要提高文化,打垮脑瓜子里的封建。”

妇女小组,改成识字班,并请栽花先生做文化教员。但这是后话。

————————————————————

[1] 哗啦,物件垮下的声音,用在这里,就是垮的意思。

[2] 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