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楼客的自我修养周邦彦(第2/2页)

船越行越远,遗憾越积越重。送别的河岸蜿蜒曲折,渡口也渐渐行人冷清。斜阳冉冉西下,春的味道反而显得更浓。在这暮色与春色交织的复杂的感情中,满怀愁绪被进一步挑起。遥忆曾和佳人并肩携手于月下,水榭露桥,一曲到天明,恍惚间前事如梦,细思想,暗垂泪……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兰陵王·越调柳》是周邦彦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其景语和情语描摹得恰到好处,曲折的心路随着漫长的旅途沿路铺开,缠绵动人,心事流淌,实在是滋味无穷。所以也难怪宋徽宗听后,感慨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又把他调回京城。

关于周邦彦、宋徽宗和李师师的“三角恋”,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代人张端义的《贵耳集》。后世很多学者考证出“嫖妓撞车”一事查无证据,并不可信。但从没人就此否定过周邦彦这首词的成就。

在这首词中,周邦彦最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即故事性。他将一个送别的场景扩展成一个离别的故事,一唱三叹,婉转动情。从近处的柳丝,遥远的驿站,到分开后沉浸在回忆中垂泪的旅人,将虚实、今昔、悲喜等情绪,糅合得完美无缺,大大提升拓展了宋词写作的内容、意境和方法,对后代影响深远。一般意义上,“诗言志,词言情”是对诗词内容的普遍界定,但周邦彦之后,词不但言情,而且能叙事。细致地铺陈景色,细微地刻画动作,细腻地描写心路,在之前的词里,几乎是没有的。周邦彦充分开掘了慢词的铺叙功能,由此,词不仅能表达情绪,还能讲述故事。这是周邦彦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这首《兰陵王·越调柳》情绪凝重沉稳,语调舒缓悠长,有人据此将周邦彦称为“词中老杜”,更有人将其誉为“词中之冠”。

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富”来自宫廷乐师的职业,“艳”来自对底层歌妓生活的了解,唯“精工”二字才能看出其写词的用功和成就。即便是普通的思乡情,也能被渲染得不同寻常。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般涉》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层次分明。焚香消暑,屋檐下鸟雀欢语,水面上荷花清圆,荷叶一一挺出水面。遥忆故乡,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家在吴越一带,却长久客居在长安。故乡的伙伴是否还记得我?一叶小舟,梦里回到了荷花塘。这首词意境清幽,恬静淡雅,有清水芙蓉天然雕饰之感。尤其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已成千古佳句,被王国维先生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当然,周邦彦在那些典雅工整的词风外,也偶作艳词,比如《青玉案》。上片写:“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语言香艳,叙事周全,从灯下占卜,写到歌舞欢畅曲终人散,两相依偎。下片写偷情后的自责,怕被人知晓后的忧愁。全词的艳俗程度丝毫不输柳永。不过,虽作艳词,且是宋代最著名的“青楼客”,但周邦彦这类词数量并不多,成就也不如其他类词高。

周邦彦少年时落魄不羁,曾在太学读书,神宗时还曾献上歌颂太平盛世的《汴都赋》,七千字的雄文让神宗引以为奇。此后,周邦彦屡受提拔,仕途坦荡,因精通音律,后专职为宫廷作乐。但新旧党争不断,宦海沉浮,生死荣辱,他也都曾亲历过。所以后期的周邦彦,写词缜密典丽,华美异常,宫廷气较浓烈,所以常被批判为“帮闲文人”。

周邦彦卒于1121年,几年之后,北宋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