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酒,手底文,月下美人欧阳修(第2/3页)

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的朋友刘敞被任命为扬州太守,在践行宴会上,欧阳修很是感慨,作了一首《朝中措》相赠: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朝中措》

早在1048年,欧阳修曾做过扬州太守。他在扬州城大明寺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多年之后,欧阳修已回朝做了高官,但朋友将要去扬州,少不得心里百感交集。所以他为朋友描述了那里的景色:平山堂外朗朗晴空,山色迷蒙似有还无。当年我亲手种下的垂柳,转眼间离开它们已经好几年了。这两句看似闲话,却将世间变化藏于无形,纳于笔端,无数心事被掩于垂柳春风之中。下片欧阳修又写到自己,说我这个太守很喜欢写文章,下笔就是万言。而这个太守也很喜欢喝酒,痛饮便是千杯。最后两句,他又提醒年轻人,行乐要趁年少啊,不然你看樽前的那个老头儿已经衰弱得快不行了!

彼时,欧阳修已近知天命的年龄,“衰翁”二字看来似乎有些消极,但通篇读来却毫无迟滞感。而且,欧阳修词中的苍凉顿挫,沉郁豪迈,都随之滚滚而来。虽然是劝人珍惜时光,又逢饯别知己,但丝毫没有颓废之情,反给人阔达乐观之意。

欧阳修的仕途不像晏殊那么平顺,他几次被贬,宦海沉浮,对时事、世事与人事看得分外透彻。但欧阳修从未被这些仕途的坎坷打倒。“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一直是他的座右铭,他将岁月给予他的磨难全都消化掉,化成醉卧红尘的潇洒,纵论古今的豪放。正是这样的心胸和气度,才成全了他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

在苏轼还没有成名前,欧阳修无疑是文坛泰斗。这样级别的人常常是不愿意退居历史二线的,有些人甚至会霸占资源、打压后辈,妄图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欧阳修胸襟开阔,为人放达,敢于提携后辈。相传,苏轼兄弟双双中进士不久,欧阳修偶然读到苏轼的文章,心中很是称赞。他慧眼识珠,看出苏轼将来必成一代文豪:“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此事不胫而走,一时被引为文坛佳话。后来,欧阳修在和儿子议论文章的时候,提到苏轼,说三十年后便没有人再提起自己,恐怕“只知东坡,不知欧阳”。

尽管知道历史的规律始终是“新人换旧人”,但欧阳修依然坚持扶持后辈,曾巩、王安石等古文大家,在还是布衣时,都得到过欧阳修的提携和赞赏。与此同时,欧阳修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淡。晚年的欧阳修经常将自己年轻时的文章拿出来修改,他的妻子劝他说:“都这么大岁数了,何必费这个心。你又不是小孩子,难道怕先生骂?”欧阳修说:“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欧阳修的勤奋刻苦最终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他被后世列入“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

除了杯酒文章外,欧阳修词作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闺愁。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这首《蝶恋花》写的是深闺伤春之情。从上片庭院深深的寂寞,到下片的春光不复美人迟暮,欧阳修细腻地描绘了女主人公想见意中人,苦盼意中人,见不到意中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从深深庭院重重帘幕,到风狂雨骤乱红秋千,欧阳修用笔独特,层层深入,用无言的“景语”衬托出无言以对的“情语”,情致深婉,令人动容。而这首词也被誉为欧阳修闺情词中的典范。

除了楼上美人,欧阳修还写月下美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这首词是欧阳修的代表作。有传可能是朱淑真或秦观所作,不可考。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怀念第二个妻子时所作,亦不可考。但不管其诞生原因是约会还是悼念,这首《生查子·元夕》无疑都是描写中国元宵佳节的绝赞之作。

古代的“元宵节”相当于如今的“情人节”,《岁时杂记》云:“自非贫人,家家设灯。”《东京梦华录》里说,元宵节时“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宋朝经济发达,遇到元宵节更是放五天长假,举国同庆。在这样人山人海、亮如白昼的夜晚,青年男女的幽期密会,就在这样的时节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