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心事,无奈何人生吴文英(第2/3页)

归来,寂寥西窗边,与朋友同剪灯语。想起白天见到的“零圭断璧”。相传禹庙里的玉石都是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宝物,如今拂去上面的尘土,好让它们重现人间。又想着,等秋天过了,红叶凋零,徒留下青青山色,晚烟晨雾。变的是自然,不变的也是自然。吴文英将历史与现实妥帖地糅合到一处,碎碎絮语便将古今之变轻轻道出。

吴文英的词都有这个特点,看似不相关的景物,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内在的顺序——情感的顺序,思想的顺序,逻辑的顺序。他不是随便选取这些意象的,而是前后化用,彼此照应,完成他所讲的内容。比如这首词,开篇说“无言倦凭秋树”,中间讲登禹陵,然后与朋友剪烛西窗,谈历史的往事,也谈人生的往事。有霜叶由红至黄的“动”,也有青青山脉“不动”的绿色。词的结尾已由秋转春,“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又是嘈杂热闹人声鼎沸的春天!四季轮回,周而复始。春秋推演,亘古不变。这种以“思力”精心编织的秩序,正是吴文英笔法的独特之处。

另有《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也是怀古佳作: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如果说《齐天乐》描写的多是历史的盛衰,那么《八声甘州》中更醒目的则是个人的感怀。但两首词都有着高远的意境,璀璨的想象力。

吴文英说,在虚空缥缈的远古,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从青天上掉下来一颗星,落在地上,幻化出人与景色,幻化出缤纷的世界。先是幻化出苍翠的山崖、白云环绕的树木,然后是西施那样的美人,还有沉湎于酒色先称霸后被灭的吴王夫差。侧耳倾听,好像是美人木屐踏在廊上的余音,又像是秋叶被风吹动的飒飒声。在吴文英打开的时空里,雾霭迷离的荒野,四海八荒的尘寰,这颗星,这座山,不仅幻化出自然的景物,也变化出纷繁的尘世。这其中,范蠡是清醒的人,懂得功成身退,而吴王却在沉湎中堕落、亡国。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这是吴文英对历史的追问,也是他对现实的反思。他说想问问东流的水,到底是什么主宰了盛衰的规律,但江水无言,兀自东流去。人生重重困惑,历史层层谜团,随时间匆匆滑过,只留下满头白发的词人,无奈地对着依旧苍翠的青山。吴文英在这首词里,展开的是历史的想象,抒发的却是对南宋统治者耽于享乐的忧虑。全词立意深远,布局开阔,意境奇幻,实是怀古词中的佳作。

同是咏史,姜夔因生在南宋中期,对北宋灭亡的伤痛感和南宋衰落的危机感都不强烈,所以词风清空纯雅。而吴文英生活的时间大致在公元1200到1260年前后,距离南宋灭亡的时间已经非常接近,所以对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甘于堕落颓废,感触强烈。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日益逼近的忧患意识,成就了吴文英深婉细密的语言、辽阔悲壮的风格。

可惜,金无足赤,吴文英的词虽然非常出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被重视,追根究底,主要是词学家们对他的“道德”批判,因为他曾给贾似道写过词。

贾似道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传》。他领兵出战蒙古,毫无军事经验,却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私下跟蒙古约定,纳币称臣以平息战争。但在宋理宗面前,贾似道颠倒黑白,说自己打败了蒙古,战事连连“报捷”。其玩弄权术和贪污腐败的程度令很多人不齿。而且,这个贾似道还与吴潜有很深的恩怨。

吴潜是宋宁宗时期的进士,为人耿直。宋理宗时,蒙古军兵临城下,贾似道等求和派一再怂恿理宗迁都,但是吴潜力劝皇帝不能迁都,唯恐失去民心,这才最终守住了南宋半壁江山。除了“战和之争”外,吴潜还曾上书弹劾贾似道同党弄权误国,被贾似道记恨在心。后来宋理宗听信谗言,将吴潜贬官外放。贾似道贼心不死,趁机派心腹将吴潜毒死了。

很多人都知道吴文英是贵族的门客,而他依靠的人主要是两个:一是嗣荣王,吴文英给嗣荣王写过祝寿词,描写寿宴的奢华,王府的气派,在祝寿词里算是很有艺术价值的。另一个就是被贾似道毒杀的丞相吴潜。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吴文英,就是因为他曾写词酬答贾似道。

某些时候,某些场合,人会迫于形势做些不得已的事。当时的一些词人迫于权贵势力都给贾似道写词,吴文英声名在外,更是不能不写。吴文英虽然有才华,但毕竟只是依人而生的门客,性格上还是比较软弱的。但很多人写的词极尽奴颜媚骨,吴文英的词里却没有阿谀逢迎,都只是表面的应酬语。不过古人讲究君子“守身如执玉”,虽然吴文英也为吴潜写过四首感情非常真挚的词,可世人眼中,他还是给自己的名誉留下了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