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做企业,最讲究的是笼络人心(第2/28页)

崔冰冰看他们赛跑,知道自己不是那料,最终思来想去,买了一辆有跑车的外表,但无超跑复杂性的奥迪TT。奥迪TT线条圆润可爱,头部仿佛充溢饱满的张力,颇为符合崔冰冰看似矛盾的小巧耐撞的要求。

东海一号分段研发至此终于告一段落,研制出来的新机器根据腾飞自成一体的命名体系,被编为F-1号。这个号虽然只是顺序而得,却很合爱好赛车的柳钧的胃口。但是此系列的产品将顺序往下编号,总有一天得出现一个F-4,众人想到这个编号,就一阵阵毛骨悚然。

春节之后,原材料市场沿袭上年增长态势,价格更是出现令人不敢置信的增长。而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升值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此起彼伏,无法有效对冲进口原材料的涨势,于是腾飞与腾达的成本猛涨。可是一般规律往往是成品价格调升速度总是慢于原材料的涨价速度,若是在往常年份,生产厂家总是在此阶段需要稍有痛苦地忍受一下利润收窄的现象,可是今年大有不同。今年原料涨价实在太过迅猛,经常是一月过后,价格便翻天覆地,竟然也迅速带动产成品的价格上升,当然总是不如原材料上涨得快。以往生产型企业最忌讳的侵占流动资金的各种库存,此时竟然也成了利润的源泉,原材料压库和成品压库竟成为一本万利的生意,企业主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压库,就能轻松取得比傻做更高的利润。原材料涨价传递给企业的感受并不是太痛苦。

与此同时,是不知哪儿来的需求大开闸。不仅是内需开闸,外单也是雪片般地飞来,似乎丝毫不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柳钧原本有点儿得意自家产品的旺销,可是往左右一看,原来国内机电产品的外销今年全都向好。每次柳钧加班到深夜,从工业区回家,总能看到工业区里其他机电工厂也是一样地加班加点,灯火通明。有需求大幅提高的保证,即使利润因原材料和运费的飞涨而收窄,企业普遍利润还是较往年大幅增长。

相较工业区其他生产企业的红火,成功研发F-1设备的腾飞显然生意更是火上浇油。因为有专家们因利益相关而奔走呼号,又有宋运辉大力扶持,给第一台F-1的成功诞生并运行提供机会。

业内对于专家的宣传或许可以持保留态度,中国自主研发的科技向来不大受自己人待见,经常得经外国机构的赏识,口碑出口转内销了,才会火旺起来。但是东海集团这家素来把关严格的公司启用F-1,却是摆在众人面前不争的事实,再从东海集团传出评点,说F-1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价格同比算是低廉,因此性价比一流。很快,当罗庆拿着宋运辉给的相关企业名单上门推销的时候,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就很容易将订单拿下了。但即使F-1的价格大大低于国外产品,可F-1相对腾飞其他产品,其利润率那是相当的好看,好看到柳钧几乎不用考虑原材料没日没夜地涨价,不用考虑人工费用也是日涨夜涨,不用考虑国际汇率变动对进口出口大有干系。

更有柳钧亲自出马,联系国外业务。他的护照让他可以去很多国家免签,正是因为看到罗庆英语不利索,介绍产品的时候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罗庆每次去新的国家,签证都是大费周章,柳钧才决定由他自己启动国外市场。

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所有大公司都在因特网上有企业网站,不像过去需要没头苍蝇一样地通过当地使领馆找过去,通过熟人先打探,电话传真你来我往好多日子,费尽周折才能两头搭上线。现在则是根据网站找上门去,E-MAIL与MSN齐飞,搬起笔记本电脑让摄像头对着F-1,到哪儿都可以做现场直播,千里一线,不用见面就几乎可以将事情谈得七七八八。

第一家业务的谈成颇有一些难度,因为柳钧初次亲自尝试对外贸易,程序不懂,磕磕碰碰。幸好钱宏明即使再忙,只要柳钧一声招呼,那是风里雨里都会即时上线听候咨询。有老手钱宏明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而且因为两人之间毫无保留的沟通,钱宏明往往是根据柳钧说的步骤,凭他多年外贸经验一次性预见很多可能让柳钧打底,于是柳钧很快就顺利走通第一轮程序,将第一笔外单拿下,交给钱宏明代理出口。

历经艰辛,花了那么多时间,才终于谈成一笔,成绩远远不如罗庆做的内销,柳钧跟罗庆说到胜利谈成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但是这笔外销生意对于腾飞却是里程碑式的,这是腾飞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出口。信用证拿去银行,连银行的老熟人都禁不住“哟”的一声,说是难得。

但是外销虽然麻烦,却有与内销截然不同的好处。外销只要生意谈成,信用证到手,就可以凭信用证获得贷款。不像内销生意,即使腾飞严格把关,不予赊销,合同签订之日需要预付,交货时候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很多时候柳钧可以凭借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同获得承兑汇票,可内销毕竟占用流动资金超过外销。更麻烦的是内销即使合同当头,说好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有企业总麻烦不断,延误交钱。为了腾飞可怜的流动资金,柳钧爱死了外销,自然是跑得信心百倍。他并不满足于宋运辉给的第三世界,只要是他的护照可以落地签可以免签的国家,他都信心百倍地前去尝试,他成了空中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