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 出血的差异(第2/3页)

伤口缝合以后紧急处置就算结束了。因为手术不熟练,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我把后期处理交给护士,自己走出手术室打算到医务室休息一下。正在这时,一个看似是患者丈夫的男人走过来询问情况。

“医生,情况怎么样?”

我当然无法作出能令他满意的回答。

“我已经尽全力了,出血太多……”

我的视线转向地面,虽然没说出劝他放弃的话,但是言外之意他早已明白。他顿时颓然失声,垂下头去。

总之,我太累了,只想休息一下,就径直走到医务室,横躺在沙发上。二三十分钟以后,手术室打来了电话。

“医生,请过来一下。”

果然不在了啊。我疲惫地站起身,重新朝手术室走去。

不抱希望的女性

手术室里和刚才一样,女患者静静地仰卧在手术台上。

当走近手术台,看到患者脸部的瞬间,我惊讶地站住了。

我已经准备放弃的女患者脸上微微泛起了红晕,而且还在轻声呻吟着。

我惊讶极了,连忙拿过听诊器放在她的胸部,明显能够听到轻微的心跳,脉搏虽然很弱但已经有了反应。

“说不定有救。”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吩咐继续输血输液,并决定亲自在旁边守护。

她的嘴唇开始渐渐恢复血色,脉搏也更加清晰起来。

“好啊,这下子有希望了!”

我轻声自语,像在给她加油。又观察一会儿,我才走出手术室。这时她的丈夫又上前询问:

“医生,还有希望吗?”

他的语气显然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了。

“嗯,可能有救。”

“真的吗?”

他好像无法相信,追问道:

“刚才您说没救了,我都已经通知亲戚们了。”

确实,直至刚才我还认为已经没救了。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不起……”

手术成功了反而道歉,听起来有些于理不通,但我却感到非常满足。

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种情况怎么会在现实中发生呢?

我仍然无法相信,脑海里再一次浮现出学生时代学过的医学原理。

它的内容清晰明确:“人体的全部血液占体重的十二分之一,流失三分之一会导致死亡。”

事实上,我曾见过的外伤致死的案例中,几乎都是失血三分之一左右不治而亡的。

然而,现在躺在手术室里的这位女病人,她流失的血液岂止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估计已经将近二分之一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告诉她丈夫“放弃吧”。

然而,她却得救了。究竟是为什么?

我开始对医学,不,应该是对人体感到不可理解了。

闲话少叙,病人确实在逐渐恢复,一小时后意识也恢复了,并且能够低声呻吟“好疼啊”。

“没事,不会疼了。”

我给她的点滴中加了止痛药,又号了号脉。

然后就是等待妇产科的医生明天回来了。在此之前,只要能想办法维持基础状态,她就应该能苏醒过来。我又一次检查了她的身体状况,然后等妇产科医生回来。

非如教科书所言

第二天,妇产科医生回到医院后,我立刻带他看了女患者,并详细介绍了给她做手术的经过。

妇产科医生比我早七届,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所以很快掌握了整体情况。

“你很努力,辛苦啦!”

由于受到表扬,我很高兴,又请教他说:

“说实话,真没想到还能救过来。”

虽然没有准确地测量病人的失血量,但是从整个手术过程来看,的确不止全部血液的三分之一,应该流失了将近二分之一。

“我还以为彻底没救了。”

妇产科医生轻轻摇了摇头说:

“教科书上确实写着人流失身体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就会死亡。不过,这只是说的男性。”

“啊……”

看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补充说:

“女性不一样。女性失血三分之一以上仍然有可能救活。”

怎么可能呢?我依然难以理解。

他接着解释说:“总而言之,女性更能忍耐出血。具体数字说不清楚,不过出血再多也可能有救。所以,女性出再多的血也不能轻言放弃。”

我再一次惊呆了。

果真如他所言的话,也就意味着男人只要流失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就会像教科书上说的一样毫无例外地死亡。

而女性却不限于此,即使有时候失血超过三分之一,也依然存在获救的可能。

这也就意味着,男人被涵盖在教科书限定的范围内,而女性却不受束缚。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呢?

此时最容易想到的理由就是女性所具有的生育子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