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地睹方圆(第2/4页)

反倒是兰奕臻自己说道:“这回主功在于七弟,说他是儿臣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正平帝一听,更为高兴:“吾家有儿初长成,你们此行化解了危机,不仅有功于朕,有功于朝廷,更是有功于社稷,有功于天下!如此大功,理应重赏。”

他一边吩咐,侍从官一边连忙拿出纸笔记录:“等到回宫之后,着赏太子明珠百斛,御赐宝剑一柄,汗血宝马十匹;赏皇后蜀锦百匹,紫玉如意一柄。至于欢儿……”

正平帝微微沉吟,忽然笑问兰奕欢:“封你为安王如何?”

正平帝此言一出,周围出现了片刻短暂的安静。

大雍没有皇子落地封王的习惯,往往都是各凭本事以及母族家世来赚取爵位。

目前诸位皇子中,除了太子,大皇子和五皇子都封了郡王,剩下的人都还没有王爵在身,三皇子虽然到了年纪,但母家不够显达,也仅仅是侯爵,而正平帝要给兰奕欢封的单字王却已经是亲王中的最高等级。

这就代表着,兰奕欢将一跃成为太子之外另一个最有竞争力的皇子。

对此,其他一干比他年长的皇子们会怎么想?太子又会怎么想?

而兰奕欢从小跟在兰奕臻的身边长大,可以说是被他一手调教出来的,有此一事,兰奕欢若是仍旧对太子一心支持,太子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但若是他生出野心……那么,这对关系亲密的兄弟就也要反目成仇了。

更何况,大臣们之中,也已经有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精们隐约看了出来,这次回京,太子对七殿下的态度看起来,与平时的宠溺纵容也隐隐有了些不同,似乎多了一些更加强势的……掌控欲。

有好几次,他看着七殿下出神,眼神中都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晦暗之色。

这也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了前一阵子关于太子和七皇子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的传闻,心中更生猜测。

正平帝的一句话,掀起众人心中波澜万千,接下来,都在暗暗地关注着兰奕欢的反应。

只见兰奕欢微微一怔之后,脸上并无多少欣喜之色,而是笑着说道:“儿臣谢父皇恩典。只是……儿臣想稍微换一下。”

正平帝还是头一次给人封赏遇见有人表示不满意的,怔了怔:“哦,你想换什么?”

兰奕欢道:“儿臣觉得‘安王’二字沉静稳重,与儿臣不太适合,‘王’之一字霸气威武,儿臣年纪尚小,有各位哥哥在前,更不敢忝居此位,所以,父皇您看……能不能给儿臣换个官当当呢?”

正平帝喝道:“胡闹!这也是能由得你讨价还价的,你当是外面买菜吗?”

兰奕欢道:“儿臣以战功获赏,如果可以的话,儿臣更想被封为将军,儿臣觉得,将军更加威风!最好就叫什么威武大将军、常胜大将军之类的。”

真是小孩子心性,不想要王爵想当将军,难道他不知道,这两个名号之间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别?

还是说他当真无心帝位?

正平帝又好气又好笑,挥手道:“去去去!”

兰奕欢笑道:“父皇这是答应了吗?多谢父皇!”

他就这样装着糊涂把王爵给推了,赚回来一个大将军。

亲王是帝王之子,将军却是国之柱石。

其他人听到兰奕欢的话,也觉得这是他在表明自己的心意和态度。

有人失望,觉得如此便不能往他身上押宝了,但也有人因此不免松了口气,纷纷露出笑容。

人群中,有两名官员站在最后不起眼的位置,悄悄靠在一处,赫然正是钦天监监正王蟠和卫尉军副统领蔡潜鳞。

蔡潜鳞低声道:“王大人,你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人已经到了。如果你这边没有问题,我立刻传他过来。”

王蟠从刚才开始双手就一直在微微发抖,脸上紧张的连一点血色都没有,此时听蔡潜鳞一说,他不禁惊道:“这么快就来了。”

“这事情就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才有效果,再耽搁下去就来不及了!”

蔡潜鳞沉声道:“王大人,你只要记住,只要听见关于泰山上祭台坍塌的禀报,立刻站出来告诉陛下前几日地动仪落珠的事,咬死了天生异象,必是东宫不稳便是。后面的事情,我们自会处理!”

从选择对地动仪做手脚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注定了王蟠必须与他们合作,没有其他的选择,此时听了蔡潜鳞的话,也只能咬了咬牙,答应下来。

就在出迎的百官接到了两位凯旋而归的皇子,即将入城回宫之际,忽听一骑快马由远及近,向着城门这边疾驰而来。

“陛下,有急报!”

正平帝正要上辇,闻言停住了动作,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朝着那名传讯官望去。

“发生何事?”

只见那人跳下马来,大步走到皇上面前,单膝跪下,禀报道:“回禀陛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