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举民伐天(第2/5页)

那个时代,人们拒绝异化,所以也排斥发展新技术。

乃至于在学习先贤知识的同时,也故意少学一点,毕竟如果学到一个时代的巅峰,就会彻底异化,沦为怪兽。

无极却认为,改进更好的工具,发扬先贤的知识,可以让他们种出更多的粮食,获取更多的猎物。

但是人们,却认为先贤的知识,只要继承一点,就可以活下去了。

每个部族,都继承一点,然后团结起来,交易所需,互通有无。

只要大家各有所擅长,各司其职,就可以都延续下去了。

少典国不就是在壮大吗?只是非常缓慢而已。

逆天的时代,已经延续了很久,刑杀苍天是唯一的道路,人们等待着炎帝成功。

尽管已经失败了十几代,但这已然是传统,已经是权威。

但是无极,决定挑战这个权威。

他坚决改进他的医术,并且还开始学习更多的知识,他离开了有熊氏,带着几个好朋友,游历各氏族,学习不同的技术。

随着他的见闻与知识不断增长,他开始设想如何利用异化,如何利用苍天,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停滞的时代,永远不可能战胜苍天,失败只会无限的延续下去。

唯有让文明向前,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更多的可能。

无极在探索中,异化越来越严重,额骨隆起,形状像太阳,而且面部有龙的相貌,其手足似龙爪龙趾。

但他也发展并拉拢了很多志同道合者。

为了保证不彻底异化,他开创了玄学理论,将生活技艺,与异化体系进行分割。

他成功了,他成功让好几个部落,形成了玄学思潮。

生活与玄学被彻底分开,加入他体系的人们,学习技术,开创新知识,也不会再异化了。

这样的优势,让无极的势力,极速膨胀。

他们部落,学贯五湖四海,并且超越了先贤,食物多到可以帮助其他的部落,衣服与陶器不断地产出。

这对当时的世界,是近乎于碾压的生产力。

机杼、车、船、云梯、弓箭、号角、鼎、铜镜、纺织、犁、耙、锄……还有历法、医术与阴阳。

很多追随无极的人,都说这些是他发明的。

但其实,他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不会制造陶器的部落加入进来,他就教会人家制陶器。

不会制作弓箭的部落加入进来,他就教会人家制弓箭。

他把最会制造农具的氏族的知识,传给了最会制造舟船的氏族。

他把最会历法最先进氏族的知识,传给了没有历法,不识天象的氏族。

无极并没有发明多少东西,但他是所有技术的推广者。

造字、制衣、造船、养蚕、制造指南车、识天象、造宫室,这些不再只是某一个部落的擅长。

没有这些东西的部落,自然以为都是黄帝发明的。

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无极打破了不同部落的垄断,打破了旧有的制度,建立了更复杂的社会。

全新的国度,包容了一切,就好像承载万物的大地一样。

于是人们穿着相似的衣裳,打起了黄帝的旗帜,鼓吹着他的功绩,构成了一股动摇炎帝时代的势力。

他不擅长治理政务,但他手下有擅长治理政务的风后。

他不擅长处理水患,但他手下有擅长处理水患的应龙。

他不擅长排兵布阵,但他手下有擅长排兵布阵的力牧。

他不擅长冲锋陷阵,但他手下有擅长冲锋陷阵的常先。

蚩尤兵威震天下,黄帝九战而不胜。

但人们只想等黄帝大获全胜的那一天,无论败多少次,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因为过了好日子的人们,已经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了。

不需要做出牺牲,就可以让全村吃饱,每个人都能穿上有莘氏的衣服,戴上有虞氏的玉器,用上轩辕氏的车。

这一切都打破了认知,哪怕这在后世,是习以为常的日子,但在当时,已是无上的盛世。

只知武力的蚩尤,终于还是败了。只败了一次,就一败涂地。

“有熊无极……你处处不如我,但你处处都胜过我。”

蚩尤从黄帝的视角,终于理解到他为何会败。

他甚至感觉,自己不败,都没有天理。

以前,他总觉得是苍天在帮助黄帝,这个天之走狗,通过妥协换取天命才赢的。

现在才知道,天命是黄帝的武器,他驾驭了天。

一幕幕的记忆,继续流逝。

黄帝并不是主动想成仙的,但作为玄学的开创者,他是必然成仙的。

于是他离开了这个文明,选择默默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