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燕山神军(第2/4页)

真正的问题在于,对于第一次就招募五万人新军的规模,马扩他觉得有一些不靠谱,又或者说有相当的难度。

其实马扩知道,对于如今开封城来说,招募五万人的军队一点都不多。

因为在金兵撤退了之后,城中临时动员的那数万民壮都被解散了,如今不过只留下了数千禁军的残兵败将。

这么一点人,哪里能够足够防卫偌大一个开封城的。

要知道在最高峰的一个时期,光是禁军就在开封城驻扎了有着19.4万人之多,区区的五万人对比起来自然不算什么。

不过马扩作为胡彪的便宜大哥,自然知道这货的更多一些情况。

比如说,当初被胡彪带往了平州行动的那一支玄戈营,一共加起来也就是500多人的数量而已。

之所以能有那么强的战斗力,打出了后续那么辉煌的战果。

完全是用精良的装备,令人瞠目结舌的训练强度,这些东西给一一堆出来的。

另外为了保持这些人的战斗力,可以说顿顿都是大量的饭食供应,每一天最少还有着一顿肉菜。

每月的军饷、战后的赏赐、抚恤这些,手笔上也是相当的惊人。

这样一来,玄戈营军中的一众将士自然是健壮有力,战斗起来的士气也是惊人。

可这么做的一些坏处,也是相当明显,因为造成的一个日常用度这些方面,消耗上也是惊人。

哪怕在胡一统如今的手上,目前正在写的这一份奏疏之中,已经注明了因为缺乏合格战马的原因,届时最多组建一个五百人的骑兵小营头。

平日间用来传递军令,充当探马等作用。

剩下的所有大军营头,全部都是由一水的步军组成;对比起了骑兵,在消耗方面将会大大地减少好些。

但是马扩依然能想到一点:一统老弟的步军,能和他熟悉中的那些大宋步军相比?

在装备、日常用度方面,消耗上依然是非常的惊人才对。

所以说,光是这五万人的新军,就需要消耗多么惊人一笔钱粮,才是最终的能够成军下来。

怕是组建大宋以往那种禁军,组建二十万人的费用,都有些比不这五万人。

若是换成了昔日,以大宋的富饶问题也许不大。

可是换在了现在的话,想想在被金人一番肆虐之后,城中已经有好些百姓家中都要断粮了的实际情况。

顿时马扩就是在头疼之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最终就是忍不住开口,问出了这样的一句来。

好在胡彪在闻言之后,依然在保持着继续书写奏疏的同时,嘴里也是胸有成竹,针对这些问题说明起来:

“子充兄,你无需担心。

在我等的这一个建军计划之中,新军所需的一应武器盔甲,皆是由工部侍郎狼青,带着一众工匠们自行打造。

所需的各种材料,人工这些,也是准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雇佣城中百姓去开采,然后用船只运送回开封城。

只需要发放大量的粮秣下去,在银钱上所需的其实也是不多。

顺带着,也能养活城中这么多的百姓,算是一举两得之事。

至于粮秣的具体来源,一统俺目前也已经有些门路,最终实施起来可能有些不甚宽裕,但是总的来说不会缺乏太多~”

在听到了胡彪的这样一番解释后,马扩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对于他的这一位一统老弟,那些很是有些层出不穷的手段,他还是有着相当的信心。

在放下了心中的担心之后,马扩心中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奏疏上说明的新军配置,一个巨大的好奇:

那一种保留了长枪手、刀盾手等编制,可完全摒弃了大宋原有的大量弓弩部队。

而换成了闻所未闻‘火铳手’的模式,心中就很是好奇了起来。

这样前所未见的新军,能打得过骑兵众多、机动性良好的金兵?

当即之下,就想要和胡彪探讨一下。

可惜不待他开口,问出了更多一些心中的疑惑,一些突发的情况出现了,让胡彪根本没空去搭理他了……

……

在‘咚咚~’的一阵敲门声中,一个在枢密院大门口守卫的禁军小校,出现在了门口后。

当眼见着胡彪和马扩两人,已经是向着自己看了过来后,当即就是跪在了地上大声禀告了起来:

“见过胡相公、马相公。

门外来了四个自称是从北地燕山中来的汉子,说是有着一封重要的书信,为胡相公送上。

那一封书信小人们已经查过,其中没有丝毫的夹带,上面也没有涂抹任何的毒药;只是上面的字,确实古怪得厉害~”

一听这话,胡彪立刻就是来了精神。

因为光是听‘北地燕山中来的’、‘字古怪’这些细节,就基本能确定这一封信是锋锐等人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