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绝望(第2/4页)

当这一点,最终被传到了李中堂的耳朵里后,这位已经71岁的老人,当即在嘴里大吼出了一句:

‘叶曙青这个贼子无能,误我北洋大事~’

随后脸色在陡然大变之中,整个人就在怒急攻心之下,吐出了一口老血来,当即晕倒了过去。

再然后,就导致了开头的那一幕情况?

当然不是了,人家李中堂可是心志异常坚定的人物。

从一个书生走到了当年的这一步,一生下来不知道经历了众多风雨,心智早就磨炼的铁石一般,哪里会如此轻易就被彻底打败。

晕倒后,很快被手下掐着人中唤醒;然后反而是在连串的糟糕消息刺激下,爆发了心中的狠劲来。

不过是稍微地休息了一下,喝了一些参茶补充了一下精神后,李中堂就是召集了所有幕僚,连夜商议起了应对之策。

一个通宵下来,人熬得不成样子,倒也是商量出了一些办法。

比如说,立刻组建一条鸭绿江防线,争取将小鬼子挡在了东北之外。

朝岛这个大青最后的藩属国,看样子今后算是不能再指望保住、丢定了;但是东北这个大青的龙兴之地,则是一定不能有事。

不然京师城这个重地,算是彻底暴露在了鬼子的屠刀之下。

用来组建防线的兵力,一方面他们打算是收拢从朝岛退下来了的一众溃兵;打算采用高官厚禄的赏赐,还有组建督战队的方式。

让这些溃兵死死顶在鸭绿江边上,无论如何也不得再往后退上半步。

另一方面,请求朝廷立刻动用大青新军第一镇,留守在东北的八旗,还有那些据说枪打不进、刀砍不破的拳民们。

立刻动身,去鸭绿江一线布防。

此外,大青各省在之前的时间里,不是或多、或少都编练了几营装备新式洋枪,战斗力比绿营强些的营头么?

都别藏着掖着了,在大青遇上了如此巨大的危机的时候,本次也要全部一股脑的全部调过鸭绿江去。

另外还需要抓紧时间,继续编练更多的营头。

所需武器赶紧与洋人采购,不管那些洋鬼子要价多高,要花上多少银子都认了。

总之,在此大青面临的巨大危机之下,必须调动所有一切的战力,务必不能将鬼子打过鸭绿江才行。

当然了,若是能不与鬼子打就可以平复本次危机,那自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所以在一大早,明明已经是筋疲力尽的李中堂,在匆匆洗漱了一番后,就打起精神亲自去拜访着众多列强的公使。

归根结底,李中堂和他的北洋一系,甚至是整个大青朝廷,将应对本次危机的最大一个希望,依然是寄托在列强的调停方面。

特么!真有一些列强虐他们千百遍,他们待列强如初恋的架势。

希望在列强的调停下,小鬼子一方占了朝岛后,大青再尽可能少赔一些银子,就将此事了结。

说白了,就是著名裱糊匠李中堂大人,打算再用一张纸将大青这座房子刚破了的一个大洞,再一次地糊好。

能暂时的挡挡风就好,至于什么时候房子塌掉,管不了那么多。

可惜的是,本次似乎的情况过于糟糕了一些,连糊上一张纸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一众有心人的关注下,李中堂一天奔波了下来之后,却是没有任何的收获;对于他的要求,一众列强的态度都相当奇怪。

除了淡淡一句‘保持关注’后,根本没有一家愿意出面进行调停。

为此,在16、17日这两天的时间里,整个大青都陷入巨大的不安之中。

朝廷中有人喊着,要与小鬼子们死磕到底,要将当年那一支湘军的子弟组织起来去打小鬼子。

可很快就有人拆台,说在十年前与法人在安南的一战,又不是没有组建过新的湘军;然后了?证明一点用都没有。

有一些清流组织了起来,在疯狂地弹劾李中堂。

认为他花费了这么多朝廷这么多银子,占据了数省之地收取厘金,养出的淮军却如此不堪使用,要杀他以谢国人。

在民间的话,尤其是京师城中,老百姓们谈论着是不是连小鬼子的大兵,都要杀进京师城一趟了。

市面上的米面粮油价格,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上涨。

甚至还有一些有钱人,已经开始带着家当和家人,开始逃离也许很快就会兵荒马乱的京师城了。

一时间,在大青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言论,这些都在不断发展中……

以上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7日,也就是昨天晚上的8点左右,直隶总督府忽然接到了北洋舰队发来的一份电文。

这一份在丁提督依然昏迷的情况下,由刘不蟾、林永生、邓世昌等多名管带,联名附属的电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