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犯罪现场之目击证人(第3/4页)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不需要治疗,这也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最大的潜在危害和难以治疗的原因。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经常会做出违法的行为,比如偷盗、打架、抢劫、伤人等等。

性格极度利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或者乐趣,不惜伤害他人。

性格冲动鲁莽,做事不考虑后果,暴躁易怒,极其不负责任。

哪怕在做出损害他人生命或者利益的行为之后,他们也没有悔过之心,反而认为是对方愚蠢或者罪有应得,用‘生活是不公平的’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反社会人格障碍在正常人中的发病率是很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发病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比如监狱、戒毒所、高压司法环境、或者经济贫困、迁徙等社会文化中的群体。

同样的,脑部的创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病的风险,尤其是年幼时受到伤害,但父母等人比较冷漠简单处理。

在跟罗前讲述了这个心理疾病的产生和表现之后,元嘉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元嘉:“你刚刚说吴教授怀疑是外地人口流窜作案,这个判断可能有误差,犯罪嫌疑人的确不是本地人,他可能在几年前迁徙到这边居住,并定居于此,从他对附近的道路、摄像头等熟悉程度可以得知,他并非是流窜作案,甚至有可能就居住在阳嵩镇周边。”

听了元嘉的话,罗前微微有些激动起来,在他的一番描述下,思路也逐渐清晰了。

最关键的是,犯罪嫌疑人只要还没离开本地,那么破案的难度将会降低很多!

这段时间对出入的外地人口排查,可谓是苦不堪言,工作量极大,又找不到准确的线索。

元嘉:“据此,我们可以推出来犯罪嫌疑人的一些行为和经历特征。”

元嘉:“目前无业,但曾有频繁更换工作的经历,阳嵩镇周边很多工厂,可以挑取人事记录进行排查。”

元嘉:“经济拮据,且独居,父母不在本地,没有妻儿,单身,在本地居住多年,却仍有比较重的外地口音。”

元嘉:“身上有债务,喜独来独往。”

元嘉:“曾有案底,或者在戒毒所呆过。”

元嘉:“额头或者脑后可能有伤疤,幼年受过比较重的撞击伤。”

元嘉:“试一下往这个方向排查。”

罗前手中的烟抽了一根又一根,眼中的光却越来越亮,在元嘉的分析后,他的思路已经完全清晰了起来。

阳嵩镇只是一个小镇而已,同时满足这些特征,或者哪怕只有两三项的人也并不多,最多只需要三天时间便可以排查完毕。

他激动起来,时间紧迫,这些天里在阳嵩镇的动静,或许也让犯罪嫌疑人吓得跑路了,但只要尽快知道对方姓氏名谁,那么无论他跑到哪,总能逮回来的。

罗前:“牛逼,要是抓到了,我给你申请大功。”

元嘉:“祝你顺利。”

放下手机,罗前咕噜咕噜地干了半瓶矿泉水,拿着传呼机让组员们集合开会。

……

人都还没来齐呢,便有队员紧急通报了。

“头!发现线索了!”

“怎么回事?”

“我们在排查一家五金店的时候,老板娘向我们反映说,事发那晚,她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个中年男人,目光很凶,她遇到这名男人的时间点和位置,正好与案发时间吻合,那名男人有重大嫌疑!”

罗前瞳孔微缩,问了五金店的位置,立马赶了过去。

曹彩静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过,五金店里来了好几个高大的刑警,连空气都有些压抑起来。

自从那晚遇到那名中年男人之后,她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而后第二天传来命案发生的消息,胆小的她更是有些懵了。

本来她第二天就想着要举报线索的,但丈夫劝她不要了,毕竟夫妻两都是在镇上工作,小孩和老人在家怕不安全,再说了,她也就匆匆看到对方一眼而已,也不能确定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

怀着这样的心态不安了一个星期,直到警方来店里询问,她才忍不住说了出来。

“曹女士,你不用紧张,请详细地把事情的经过描述出来。”

“那人、该、该不会报复吧……”

“你完全可以信任我们。”

曹彩静便断断续续地开始讲了,警员也快速地做着笔录。

“那晚收档比较晚嘛,天又下着雨,我……”

“他撑着伞,但身上却是湿的?”

“好像是……我也记不太清了……我就只看了他一眼,他看起来特别可怕,我看他都还没一秒钟,我就吓得赶紧走了……”

“他撑着什么颜色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