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就是如此(第2/3页)

“儒家也好,佛门也罢,都是为了维持天下安稳,”这位君王转过头,期盼地看着少年,“然两法相争,依然有些强弱之别,是以,朕盼你学说早日出世,以三足鼎立,予天下安定。”

萧君泽面上恭敬称是。

心里却感慨,陛下啊,他那学说出世,可不是三足鼎立能结束的啊。

……

生活就是这样平静,萧君泽的职位看似并没有引起朝臣观注,一个太常少卿,不是什么要职。

萧君泽平时也只需要去点个卯,主要任务,还是在秘书丞李彪的帮助下,教导几位博士们音标如何发音最为准确,以及拼写规则,至于说文解字,这里的学士们比他更专业。

编书的主持人是李彪,其人刚刚满五十,长得严肃而正气,因为说话直,能经常指出皇帝的不足之处,被孝文帝重用。这位能臣平日里话并不多,学习起这拼写法,十二分地认真。

萧君泽和他交流的不多,这位老臣有心想与他多说几句,但他知道,一但接触的深了,便要被要求着展现自己的政治诉求,所以,对李彪的示好都敷衍以对,让其它的著作郎们有些不悦——一个靠着冯家权势来混资历的小孩,有什么资格对李中丞如此无礼?

时间就这样在枯燥的编书中流转,很快便到了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这天,孝文帝正式召集百官,宣布由今日起,朝廷将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不再靠举荐,而是将世家大族划分出门第,按门第、才行、品德来定品选官。

汉人第一品的门第,崔卢郑王四家,这四家正是当年国史之狱后,因为崔浩被诛族的几家人,虽然已经过了四十多年,但当年几乎是连根拔起,就剩下那么小猫两三只,远称不上强盛。

按理,朝廷里有远比他们权力更高、人丁更旺的门第,比如弘农杨氏,陇西李家,不过,皇帝依然这样做了,这四家族人成为最上品的门第称为“膏粱”,其子孙自此便都是“膏粱”子弟,其它汉家大族也依靠三代先祖们最高当过哪一品的官,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姓氏。

从这一天开始,北魏轰轰烈烈地定立品行门第政策开始了,各家各族为了争取到更高门第,几乎打出了狗脑子。

陇西李氏最为倒霉,因为得到消息最晚,恐不入四姓,披星赶月坐着骆驼来到洛阳,结果等他到时,四姓已定完,还被洛阳世族嘲笑“哎,这不是骆驼李家么?”

这些纷纷扰扰本来与萧君泽无关,但没想到,他居然受到皇帝的特别关注。

在一次下朝之后,拓拔宏把他召去宫中一处梅园,单独见他:“君泽你孤身一人,上无父母先辈,下无兄弟子嗣,若定门第,只能得个‘丁姓’,不如便暂时入了冯家,等你将来起势,再改姓还宗,便算功成。此谓借鸡生蛋矣。”

语毕,十分得意,目露自信,等着这小狐狸拜谢。

“多谢陛下惦念,臣十分感激,但不必了。”萧君泽心说以我的身份,要定门第那可是和你同一门第的。

“保家族兴荣,乃人伦大事,你怎么能不顾?”拓拔宏瞬间不悦,冷声道。

“别废话,我还不知道你的算盘么,冯家虽然除了阿兄都是废物,也不至于那么快衰败。”

拓拔宏瞬间不喜:“阿诞生性纯善,不懂相争,朕让你护着他,你竟还敢嫌弃?”

萧君泽左看右看,没见到冯诞,不禁微微皱眉道:“如此为他打算,又行事急躁,你是身体有恙么?”

拓拔宏温和目光瞬间凌厉,凝视着萧君泽,杀意闪动,但数息之后,又恢复平静:“如此明显么?”

萧君泽点头道:“别人多觉你年轻,所以急躁,但这些日子我观察许久,并非如此,倒像是,在赶时间。”

皇帝沉默许久,才缓缓道:“少时惊险,受些亏损,如今偶有些许眩晕,未雨绸缪罢了。”

萧君泽沉默。

皇帝说的些许不适,必然不只是“些许”,加上北魏皇帝开国后,极少有皇帝活过四十岁的,唯一一个活到四十五岁的太武帝,“晚年”头痛酗酒,上到大臣下到亲信,时常乱杀,清醒时又十分后悔,最后被身边害怕被杀的宦官给杀了。

以此推断,拓拔家很可能有些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加上拓拔宏少年时更是因为过于聪慧,被执政的冯太后所忌讳,险被冻饿而死,如此看来,拓拔宏必然是担心自己活不到平定天下那一天。

萧君泽更知道,面前这个活到三十三岁的孝文帝,已经是北魏十四位皇帝里,寿命第三长的了。

“眩晕之症,最忌多思多虑,劳累过度,”萧君泽冷淡道,“至于阿兄,他活着,我是不是冯家人,都会护着他,若他没了,我可不会理会冯家那些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