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寻墓(第2/3页)

韩江完全没感觉到青梅有啥可怕的,一听这位同学这么问,还以为对方是羡慕自己跟梅姐感情铁,登时忍不住嘚瑟起来,巴拉巴拉说了许多梅姐贼牛的话。

同学们在学校的时候都是成天埋头认真学习的主儿,稍微有闲暇时间,也不是去跑图书馆就是去拜访请教老师们。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跑现场,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这会儿听一听韩江吹牛,说些青梅的传奇故事,同学们惊叹连连之下也减轻了紧张感。陈教授见了,也就没打断,反而看着韩江暗暗点头。

这小伙子,别的不说,心理素质是足够好的。

又看身边还在认真思考,且很擅长举一反三的阳臻,陈教授还真动了要收学生的念头。

原来阳臻这心眼儿忒多的年轻知青明白直接说要跟着进山,无论是支书还是青梅,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所以阳臻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从陈教授这里入手。

为何不选杨先生?嗨,那不是因为纯粹搞文化研究的人更单纯么。

就像陈教授,阳臻跟韩江演了一出,就让陈教授相信了他们俩虽然因为支援祖国农村建设下了乡,却一直没有放弃自我提升与学习。

这次阴差阳错来到大岗屯,发现老支书家以及其他社员家多多少少都有古董。

阳臻跟韩江觉得奇怪,这么一番多方的追问,才知道了龙凤山里有个太后墓,于是有了劝说支书上报国家。

陈教授听了这番话,又知道了古墓的事是面前这两个知青劝说之下才让他们知道的。

从这一点上,陈教授就很是夸奖了二人一番。又看这两个年轻人一片赤诚爱国之心,到了这里也时刻不忘为国做贡献。

如此这般下,一听阳臻腼腆又期待地说起想要跟着进墓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说不定他们以后有机会上大学的时候也不至于选专业没个方向,陈教授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最后,阳臻跟韩江就成功混了进来,还是跟在陈教授身边,受到公安跟民兵们保护的那种。

此时青梅不知道这些个弯弯绕绕,只暗叹一声麻烦,埋头认真听周堂叔说起山里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虽然有公安同志做主力军,可同样民兵队的肩膀上也担子很重,大家都有些担心陈教授等人出个啥意外。

这次进山,为的是寻找古墓,所以走得比较慢。

一开始,陈教授等人是顺着河流走,一路往上追溯,时不时还要民兵队的人下河捞片瓷器上来。村口无名河的上游,是一条从北往南贯穿整个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区域的河流,是黑龙江的一条分支。

中途又汇聚了不少原始森林里的地下暗河以及泉水形成的山溪。这就给陈教授他们辨别方向产生了不少干扰。

好在大概是年头太久远了,古墓里冲出来的大家伙也不少,在上游某一处暗河出口处的河滩上顺利发现了一座残缺石雕,陈教授等人拉着龙凤山地形地势图纸后,初步大概圈定了赵太后古墓位置。

“应该就在这座山的山体里,以山为陵是在唐朝的时候兴起的,那时候国力强盛……”

陈教授时时刻刻都不忘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课,发展延伸了一番后,陈教授又说起赵太后在银国的非凡身份以及为何以银国的国力,会愿意大兴土木为赵太后在这里修建陵墓,甚至为此还改了个龙凤山的名字。

“龙凤山东南为落凰岭,西南是龙眼泉,这个在风水学上……”

陈教授知识面确实很广,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说到兴起时,还能就玄学风水来扯两句。

然而陈教授刚说到这里,走在旁边原本在自习观望周围山岭走势的杨先生却及时扯了扯陈教授的胳膊,打断了他的话,抬手指向不远处,说:“老陈,你看那边悬崖断层,应该是海西期花岗岩,这边的地下结构层……”

两人就岩石层讨论了一番古墓在具体哪一片开凿更有可能,陈教授当即就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等到两人讨论完,有个学生好奇地希望陈教授继续刚才被打断的那个话题,陈教授却一时没想起来,于是这个话题就暂且不了了之了。

在山林里花了三天的时间,他们才确定了古墓具体方向。山体下有一条地下暗河从溶洞中流出来,查看之后,否定了从暗河直接深入古墓的便捷想法。

这样一来,自然智能从地面上老老实实寻找办法进古墓。

走走停停,路上又见识了一番青梅百发百中的弓箭,几个学生少不得好奇围观,就连杨先生跟陈教授也赞叹不已,对青梅这位女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明白了清河镇公社跟大岗屯支书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做了多尽心的考虑与安排。

路面上可不好走,根据暗河在地下有可能辗转的流向走走停停,遇到悬崖峭壁也要想办法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