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伍个太阳 11(第4/6页)

“我研究的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很厉害,只要给大家一点时间,会有更多的人比我研究的更加深入、透彻,事实上有些地方只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而已。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并克服这些问题和困难,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科学研究,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高仪的神色有些恍惚,他不知为何想到了乔一,还有乔一曾经说过的那些话。

“我愿意为了我的国家,成为盾、成为矛,将前路的一切坎坷荡平,让我身后的人们能够在平坦宽阔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其实在国家相关的鄙视链中,不少学者是看不上当官的人,觉得许多官员不够清廉,只会拖后腿,说白了就是昏聩无能。很多时候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因为部分官员的无能平庸和自己的小心思,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正廉明也知道变通的官员能够为整个社会的运行顺畅起到推动作用。而我们如今这个社会能够如此良好的运作,也跟政府官员们的勤勉密不可分。

这些找高仪谈心的院长们听着他说的那些话,就想到高仪这一年多以来做的那些事情。

即使是他们这些经历过许多风雨的老一辈,也极为感叹,还有这样的年轻人。他到底是怀抱着怎样的一颗心才能够做到这一切的呢?

联系高仪这一年多以来做的所有事情,再想想他为什么会想要去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也大概能够明白。

大约是高仪终于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极限的。而一个人所站位置的高低,又决定了这个人能够发挥力量的极限高低。不管是走科研这条路,或者说是从军、从政,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国家、为人民谋求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搞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在吃透了所有的理论之后,再利用这些理论制作出能够对人类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成果。

这一切并不容易。

成千上万的失败也许才能成功一次,而成功的这一次制作出来的成果还不一定能够多有用处。

相比起来,换一条走一走,为更多的人铺平道路,似乎目标更加明确一些。

只是……

这也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啊。

高仪说的那些话,放到现在大多数人的耳中大概会让人觉得“假大空”,简直就像是在听一场奇怪的政治课,或许他还会收到一些同情或者奇怪的目光。但对听着这些话的老一辈人们来说,这真的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当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国多难啊。

不仅仅是在国际当中岌岌可危的地位,想想那些群狼环伺随时可能会在中国身上咬一口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朝不保夕连饭都吃不起的人民。

为了可以让中国的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多少的人怀抱着为了祖国献出一切的想法在疯狂奋斗,真的是不要命的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中国。

到了如今,中国越来越好了,很多方面发展的都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优秀了,吃的穿的喝的样样不比人家差了。

只是对老一辈的人来说,现在的年轻人们啊,很多观点和生活行为都让他们看不惯。他们要是拿那些早些年的艰难困苦说出来教育年轻人吧,年轻人们也不耐烦听,有的还会喊着:“这都什么时代了,您还活在几十年前啊?”

这样的次数多了,经历过苦难的老一辈也就逐渐不说了,谁也不想招人烦不是?

只是看不惯就是看不惯,可他们这些老一辈啊……该走的也都走了,这个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

他们已经在自己能够努力的时候,拼尽了全力,将它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即使心有余也力不足啦。

所以这些老一辈的院长们在听到高仪说的这些话,又想到他做过的那些事后,也都不再强求,只是不停喊着:“好孩子……好孩子……不管你最终选择去哪个院校,到了京城来,有什么问题了说出来,我们都帮你。”

最后高仪正式参加了高考,顺利被Q大的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成为了Q大的一名新生。

他去学校报道的时候,人文社会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专门找他谈了会话,表达了对高仪能够选择本学院的欢迎。其他学生们只要一听到高仪的名字,也都是一个个发出惊讶的声音,其中有不少还是高仪的粉丝呢。

在高仪和乔一从国内走到非洲搞发展的一年中,关注他们的人还专门为他们设立了论坛,许许多多的人成为他们的粉丝。

一群跟明星粉丝完全不同的粉丝群体,年龄跨度从小孩到老者,职业也是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