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方天至就着水,撕了块包袱皮,将宝堂中的佛像好生擦洗了一遍,又换了水,扑洒在地面上,洗去泥灰,最后瞧这破败佛寺已干净利落许多,这才背上包袱,重新向佛祖施了一礼,提了桶下山。再回村中还桶时,却被一众看稀奇的村民围住了。其中一个颤巍巍的白发老叟道:“小师父从哪里来?”

方天至弯腰行礼道:“贫僧自嵩山少林寺而来,正在蜀中云游。”

这年头消息闭塞,但哪怕山中小村,也多少听过少林寺的鼎鼎大名,闻言不由噫了一声,七嘴八舌的小声讨论起来。

老叟道:“原来是少林寺的高僧,怪不得去洒扫那破败寺庙。村里虽三五不时,也会略作代管,但民力不济,只得任其荒废了。”

方天至道:“阿弥陀佛,众施主有此佛心,已是大善。”

又寒暄几句,方天至忽觉身畔村民,幼老甚多,青壮颇少,不由问起。

老叟道:“师父有所不知,本村隐在山中,少有耕地。去岁收成不好,赋税又重,生存甚是艰难。前阵子朝廷又来此征壮丁,绑去许多青壮,如今只盼来年春耕时能将人放来。”

方天至做教主时,过的是锦衣玉食、甚至酒池肉山的生活,哪怕后来在少林寺辛苦劳作,也是日日能吃个饭饱,严格算来,从没为生计发过愁,亦从未关心过这事。此时见村民各个面黄肌瘦,形销骨立,听闻老叟口述,不由呆了一呆,道:“贫僧身无分文,欲相助各位,却没奈何。如今身上有两把力气,可有能帮上的忙没有?”

老叟连连摆手道:“不必,不必。师父路过本村,连碗粥水都没有讨到,咱们已是汗颜。”

方天至听了这话,忽而想起水桶,就道:“那贫僧将水给众位施主家打满了罢!只是出点力气,不算甚么。”那老叟还要劝,却见他已经走到村头,在第一户人家那里等人引门了。

方天至提了两个大桶走得飞快,不过半个时辰便将各家的水缸都装满了。村中人人满脸笑意,向他道谢不止,还有向他身上塞豆子的,被他婉拒了。

临行之前,村民都来相送,方天至想了又想,问道:“此处往西南去,最近的城镇是哪一个?”

有识得的村民道:“最近的怕是新津县,此去那里也要百余里了。”

百余里路,方天至运起轻功赶路,一日半日的也就到了。他思及于此,将背后包袱取下,把那数十张大饼都交到村中白发老叟手上:“贫僧年轻力壮,待到城中化缘即可。身上还有些干粮,送与诸位施主。”

那老叟脸色一变,推拒道:“万万不可!师父留着路上用罢!”

方天至学了这多年功夫,想将东西放到人手里,还是易如反掌。一用巧劲,那包袱便莫名其妙的滑落到老叟怀中,直让他捧着东西一呆。

方天至右脚一踏,轻飘飘朝后方平平飞出一丈,双手合十,脸含微笑的朝众人道:“阿弥陀佛,众位施主保重!”

说罢转身而去,几步之间,人影便隐没在林间路中。

……

方教主涨了声望值。

【圣僧系统】一般逢整数提示,此时毫无动静,但他心知一定涨了。

可方天至没有打开系统去看。

他沿着林间石路走下,不多时到了来时路口,不由回头朝那座不知名的青山一望,又想起涌到村口送他的老弱妇孺来,一时隐隐高兴,又隐隐难过,竟不知哪种情绪更多些。

想了一会儿,方天至忽而惊醒,心道不好——

身上如今可是一张大饼也没有了!当下他再无愁绪,将竹杖往腋下一夹,脚底抹油,飞一般在林野间跑了起来。

算他脚程飞快,竟然赶在关城门前混进了新津县城,又因肚饿难耐,只好豁出老脸去化了波缘,勉勉强强吃了个饱。这下他对“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真是深有感触,脚一跺心一狠,下定决心要劫富济一下和尚的贫。

故而再往西南去时,方天至一遇城镇,便着意打探城中大户的消息,若名声好,就放下不管。名声不好,便夜里进去摸几个银元宝出来,也不贪多,够用就行,并沿途散出去不少。

做完第一桩劫富济贫的买卖后,他特地看了眼【圣僧系统】,只见积分系统毫无变化,没惩罚他劫富,也没有奖励他济贫,这又与他当初在大佛村行事有所不同了。

方天至又想到,当初在金环镖局明明杀了人,声望与经验却涨了,可见若是罪大恶极之人,犯杀戒不仅师父空明不会计较,系统也不会计较,酌情还会奖励。

那么他这个劫富济贫,系统大概是酌情忽略了。

如此想通,方天至再无心理负担,一路游山玩水,入寺拜佛,又兼银壮人胆,大饼管够,真是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