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女入胡 西夏毅宗皇后梁氏(附小梁氏)(第5/7页)

自然,宋军吃了这么一次亏,到嘴的肥肉没了,岂能甘心。宋神宗耿耿于怀,再度对西夏发动攻击,这次他没有直接一路杀过去,而是采取步步蚕食的方法,也就是“出寨进筑”这种手段。之前宋朝对西夏的征伐一直失利,就是因为地形不熟,劳师远征,容易陷入埋伏,救援不及。而这种以大兵团作战,一步步建立战争堡垒的手段,会让西夏的地理优势一步步失去,而逆转形势。

讲到对西夏的作战,真的要提一提种氏军,这个家族历代在与西夏的作战中成绩卓越,从最早的种世衡到种放兄弟再到种师道,代代都有大功。没藏太后的前夫野利遇乞,就是死于种世衡的离间计。而种谔则提出经营横山的建议,也就是从银州筑城开始,然后一步步在已经占领的西夏领土筑城,就能使“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巢穴”。

所以从宋哲宗开始,在西夏沿边步步推进,一口气修了五十多个城砦,令得西夏方面的机动性步步丧失。宋神宗二度出手,这次不派老娘舅了,又派了一个看上去很厉害的给事中徐禧领兵。只可惜这位嘴巴和文才都很厉害的徐禧,却又是个嘴炮,他想玩把大的,决定直接在夏、银、宥三州界修建一座大城,叫永乐城。这个地方“三面皆绝崖而无水泉”,种谔当场反对,但反对无效。

当然永乐城地势险要,如果修成,对西夏那是灭国之祸,所以西夏的疯狂可想而知。梁太后发兵三十万,倾国而来,徐禧完全无备,以七万人应战还举止失措,最终永乐城完蛋,宋军遭受元昊之后前所未有的损失。宋神宗两番大败,不再西征。

然而,宋军也不是吃素的,宋军连番入境大战,虽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却也使得西夏丧土失地。更因为和宋断绝了关系,以前元昊、谅祚在时所得到的“岁赐”,以及两国互市交易,被全面停止。搁现代来说,这就叫做“经济制裁”。

对于西夏来说,倒是不怕打仗,西北人剽悍,打几场战死几个人根本不怕,但是经济制裁就受不了。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再加上连年战争,将国库都耗干了,又没有捞到任何便宜,反而亏大了。梁太后虽然掌握了权力,但是对于民怨沸腾也是不能不去想办法摆平的。因此,梁太后频频和宋人接触,要求复交,宋对梁太后极度厌恶,表示除非皇帝秉常复位,否则不予和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西夏既然全面控制在梁太后手中,以谁的名义发表公告,其实都是出于梁太后的操纵。梁太后也是个手段灵活的人,于是在宋军撤后,又拖了一年多,梁太后就放出儿子秉常,宣告皇帝复位,自己已经退居后宫,再以秉常的名义,重新向宋请和,称臣纳贡,要求解除经济制裁,要求返还被占国土。在无数外交手段以后,互市交易恢复了,但被占国土没有退回。但是,这场国内危机却让梁太后化解了。

虽然秉常名义上复位了,可是仍然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一切事情,仍由梁太后和梁乙埋一手遮天,发号施令。连他的皇后,也是梁乙埋硬把女儿塞进来的,将秉常的后宫之路也堵死了。

秉常的傀儡生涯,在极度忧愤和忍耐中煎熬着,但他没有失去希望,他想自己还年富力强,总比老太后要活得长。而西夏国内,支持他的力量,也始终没有全面退却,阳谋阴谋,此起彼伏。此后一连串的死亡讯息,让人感觉绝非正常。

1085年2月,国相梁乙埋死,梁太后令其子梁乙逋继为国相。同年十月,梁太后死去,结束了她长达十八年的干政生涯,谥号为“恭一章宪皇后”。次年七月,惠宗秉常亦死去。

如果说梁乙埋的去世可能是寿终正寝,那么紧接着梁太后的死和惠宗的死,则更让人猜疑这背后的权力争斗之激烈了,联想到后面惠宗皇后小梁氏的死,则更容易理解这其中的非正常死亡了。

梁太后虽然死去了,然而西夏梁氏的故事,却没有就此结束,人们在谈起梁太后的时候,通常还会提到她的侄女,惠宗秉常的皇后,小梁太后。

那是梁太后的一个复制品,不但继承了她的权力和野心,也继承了她的无情和疯狂。

所以,我们也把小梁太后的故事,附在这个故事后面,继续叙述梁氏家族的覆灭。

在惠宗秉常死去以后,他的儿子,三岁的乾顺继位为皇帝,自然一切事务,还是操纵在太后小梁氏和其兄梁乙逋的手中。

如果说梁太后和哥哥梁乙埋是操纵权力的好搭档的话,则下一任梁氏的组合,国相梁乙逋和其妹小梁太后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显得无法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