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十(第2/4页)

徐锦芙和胡珺儿见徐琳琅没什么反应,只觉得一圈打在了棉花上,满肚子说不出来的愤懑。

待棠梨书院下来学,徐锦芙一回到府中,便到徐达处告状。

恰郑国公常茂和谢氏也在徐达处。

郑国公常茂之父常遇春和徐达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常茂自幼就常跟着常遇春一同来找徐达。

去岁老郑国公常遇春战死沙场,刚满十五岁的常茂袭了爵。

自常遇春去后,常茂便常来魏国公府向徐达请教问题,徐达之于常茂,颇有一种亦师亦父之感。

早在徐琳琅来应天府之前,徐达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想法。

琳琅自小在濠州乡下长大,若是嫁给了旁的高门大户,免不了要受小瞧。可是常茂这孩子不一样,常茂不但样貌生的好,文武双全,品性更是随了其父常遇春,忠贞刚正,是嫁女的良选。

且常家家风纯正,若非正室多年无出,绝不轻易纳妾,这般人家,是应天府世家中少有的。

徐达早已给徐琳琅相中了常茂。

若是能够嫁给常茂,一嫁过去就是国公夫人,琳琅也能自在些。

徐锦芙走进正屋,瞧见常茂,更加迫不及待的开口告状。

“父亲,今天姐姐去了学堂,严学正说她基础不好,让她去墨竹学舍学习,她不仅不听,还顶撞严学正。孙夫子问她问题,她也回答得磕磕巴巴。”

徐锦芙早曾听母亲说过,父亲似乎有想把徐琳琅许给常茂。

常茂哥哥是如何光风霁月般的人物,她徐琳琅怎么能够配的上,自己就要让常茂哥哥知道知道,徐琳琅是如何的不知礼不上进。

徐达微微的皱了眉头。

常茂为人温和,并不插嘴多言。

徐锦芙说的更起劲了:“大约是孙夫子瞧姐姐可怜让姐姐留在了清兰学舍,可是姐姐以后哪里跟得上清兰学舍的课程啊。”

徐锦芙似是为了徐琳琅好似的:“那些课程晦涩难懂,我在棠梨书院上了三年学了,学起来都吃力,长姐刚从濠州过来,怕是更是跟不上。”

徐达的眉头更皱了,他并不愿意徐锦芙在常茂面前说徐琳琅的不是。

谢氏在一旁温柔劝道:

“公爷,你就不要生气了,琳琅毕竟还是个孩子,又刚从老家过来,有些礼数不明白,不尊敬师长也难免。”

“我这个做母亲的,以后必然会用心教导。公爷放心,我这就派人去给那位学正送歉礼赔不是,这样,想必学正也不会记怪琳琅了。

“父亲,你还是下令让姐姐去墨竹学舍罢,她坐在清兰学舍什么都听不懂,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徐锦芙并不想罢休。

“住嘴!”徐达出言并不温和。

徐锦芙吓了一跳,她原以为自己告的状起了作用,不想父亲却向她发起脾气来。

“她读她的书,你读你的书,你不用每天盯犯人似的盯着她,好了,你回去读书去吧。”徐达出言叱责了徐锦芙。

饶是徐达再怎么对内宅的事情不上心,也能感觉出徐锦芙对徐琳琅的排斥。

按道理来说,既然徐琳琅回到了应天府,那徐锦芙就该去云鼎书院读书了,徐达想到徐锦芙在棠梨书院也呆惯了,便去跟身上求了情,让徐锦芙继续留在棠梨书院读书,徐锦芙却不曾理解徐达的苦心,仍旧不停生事,徐达对徐锦芙有些失望。

当着常茂的面,徐琳琅受了叱责,只觉大失颜面,哭哭啼啼的离了正堂。

谢氏没料到徐达是这反应,也不敢多言了,反正,也无需她多言,待到徐琳琅在清兰学舍待的时日久了,就算她不多说什么,国公爷和常茂也会知道徐琳琅到底有几斤几两了。

等到徐琳琅考了末名给魏国公府丢了人,国公爷可不要怪自己没有提醒过他。

待徐琳琅考了末名,国公爷也没脸向常茂提把徐琳琅嫁给人家了吧。

芷清苑。

徐琳琅正支使丫头们将后院的花盆搬开,腾出一大块空地。

徐达进了芷清苑,看到了这一幕。

见徐达走了进来,徐琳琅并一众丫头都停下手头的事情,向徐达见礼。

徐达有些疑惑:“你下了学不温习功课,搬这些花盆干什么。”

徐琳琅答道:“女儿想腾出一块空地,没事的时候练练剑,在濠州的时候,女儿跟着曾师傅学过几招,这时日久了,都快要忘了了,女儿想再练练。”

“父亲,你来芷清苑是所为何事。”虽然问了徐达,徐琳琅已经猜到了徐达的来意。

虽然叱责了徐锦芙,但是徐达终究对徐琳琅去读书之事还是有诸多的不放心。

教养子女,不能太过心软,需得严厉些才是,想必就是张氏待徐琳琅太过和软,才有了琳琅学问不堪的传言。琳琅再这般惫懒随性下去,如何能够配的上常茂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