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4/5页)

薛策有些不知所措地抱住了纸包。

另一个女人见他呆呆的模样,嗤地笑了:“唉,这孩子,怎么连句谢谢都不会说?别是个傻子吧。”

“行了,我们也回去吧。”最开始说话的女人对薛策说:“这几天晚上怕是要下雪了,去年这个月份,我们扫雪的时候,时不时就会看见乞丐冻死。你要是想躲雪,就去城隍庙后面的侧殿吧。”

等两个女人走远了,薛策蹲在了街角,小心翼翼地咽着唾沫,撕开了纸,里面放着的是几个刚蒸出来的包子。他脏兮兮的手指一摸,上面留下了几道印痕。薛策却毫不在意,大口大口地将包子塞进了嘴里。

天很快就要暗下来了,吃饱后的薛策拢紧了衣裳,垂着头,有些落寞地穿过了大街。

两旁的酒楼已经点亮了灯。里面传来了热情的吆喝声:“哎!客官,来尝尝我们的三汁焖鸡锅!”

“来一道红烧猪手吧!”

……

赶在雪下起来前,薛策回到了城隍庙后的侧殿。

其实根本不用那两个女人提醒,他早就知道这里可以住人了。

孩子自顾自地穿过了三三两两坐在地上的乞丐,回到了角落里,拽过一张毯子,躺下了。

几个乞丐看着他,小声地凑在一起,嘀咕了几句,忽然齐齐爆出了一阵大笑。一个乞丐剔着牙,嘴贱地走了过来,逗他:“哎,你找到你姐姐了吗?”

薛策躺着,置若罔闻,连呼吸也听不见,静得像一具小尸体。

城里的乞丐到处混迹,消息总是很灵通的。薛策来到了北昭后,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单词。初来这座城时,便有不少乞丐从他口中得知,他和一个照顾他的姐姐走散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很多乞丐,都听说了有个新来的,是和自己的家人走丢了,才会来乞讨的。一开始大家都还半信半疑,几个月过去了,也没见到那个神秘的姐姐出现,便都不信了,还嬉笑着和薛策唱反调,就想看他急眼的模样。

“骗谁呢,你还有姐姐?”

“你姐姐肯定是嫌你傻,嫌你是拖油瓶,不要你咯!”

“可不是嘛,话都说不好,不是傻子是什么,街角那边那个傻子都比你会说话。”

最初薛策还会急眼,认真地和他们争辩。对方笑嘻嘻地说一句,他就反驳一句。可惜,母语在这边行不通,北昭话的语言能力又极度有限,所以,辩来辩去,也是那几个磕磕巴巴的词,变不出什么花样来,只知道执拗地重复着同一句话:“我,姐姐答应……我的,她很快就会来接我了!”

立即有人懒洋洋地说:“她肯定是骗你了,她肯定不要你了。”

“我没骗人……她,肯定会来接我。”

……

因为他认真反驳的反应,实在是太好玩、太像一个痴心妄想的小傻子了。而且,在这里又没有什么同伴,总是落单。所以,不管是见过他还是没见过他的乞丐,只要在游荡的时候,遇到了孩子,都会闲着没事地故意走过来,贱兮兮地呛他几句,等孩子气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反驳时,便哄堂大笑,以此为趣,乐此不疲。

今天也是。见薛策无话,几个乞丐搭着肩膀,挑着那几句常说的话,一人一句。

“哎,你不是说自己有个姐姐吗?怎么不吭声啦?”

“今天出去了一天了,又没有找到啊。”

“说说看呗,你姐姐长什么样子?漂亮吗?几岁啦?有夫家没有?我们帮你找找呗。”

“她是不是不要你啦?”

“那你说说她的名字,总行了吧?你连你姐姐的名字都不知道吗?”

……

日子长了,薛策越发沉默,不再一被人戳到痛点就弹起来反驳了。这些乞丐再怎么撩他,他也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理会他们。

得不到他的回应了,乞丐们说了几句,就无趣地散了。

站在一边目睹了全程的戚斐,盯着那个瘦小的身影,心脏仿佛被什么狠狠地捏成了一团。

有些事情,纵然早就知道了过程,可一天不去亲眼看看,就永远不会知道,薛策小时候被轻描淡写的几年时光,凝结了多少的苦楚。

知道事情已成定局,知道未来的薛策会过得很好,并不代表她看到这一幕不会心痛。这可是她照顾了两年多的时间,连睡觉时,都藏在肚子下保护的小孩儿。

薛策之所以不再反驳,也不知道,是因为被问烦了,还是因为他也在潜移默化中,没了幻想,肯定了这些乞丐的说法。

更可能是二者皆有。

毕竟他们也没说错,从薛策那边来看,的确是她不要他了。

……

这个于戚斐而言过于漫长的梦境,浓缩着薛策刚到达北昭时的那一段人生的记录。

戚斐作为旁人,被迫跟在了薛策的身边,陪着他走马观花地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