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锦瑟江山之烛影摇红 翻此重山又一村(第5/7页)

这一日傍晚,王琅拿了鱼竿坐在船边钓鱼,忽听远方隐隐传来厮杀声。初彤在船舱中也听见动静,将窗子推开抻着脖子向远处张望。王琅看了她一眼道:“这一带水寇十分猖獗,怕是前方有船只遭了劫匪,不过也有可能是江湖仇杀。你且易容再换一身男装,切莫让人认出来。”

初彤点头,立刻换了一套衣裳,将脸涂黑,点上麻子,扮作一个丑陋小厮的模样。此时船沿着江面缓缓前行,喊杀声愈来愈近,间或传来几声惨叫。初彤不由紧张起来,不断自我安慰道:“不怕不怕,王公子、白葭和那两个侍卫尤威、张茂才都是会功夫的,连船上那两个艄公也是身强力壮,有他们在自然是可保我安全无虞。”想到这里她稍推开窗,偷眼向外望去,只见前方大雾弥漫,江上并立两艘大船,影影绰绰中有几个人手举大刀互相拼杀,中了刀的人便“啊”的一声跌落水中,血染江面。船边已经浮起几具尸体,落水的人仍拼命挣扎。

王琅命艄公将船靠得近些,他定神远望,看清帆船上的字号登时一惊,连忙道:“是同花会的船!我们快过去救人!”他说罢命艄公将船靠过去,一边令白葭在船上保护初彤,自己已经撩起衣袍,抽出腰间长剑,飞身跳上了附近的船只。尤威、张茂才恐王琅有了闪失,急忙跟随其后。

初彤向外看去,只见一艘货船上扬着一面大帆,帆上有一朵硕大的五瓣红花,红花之中写了一个饱满的“昌”字。这一路之上,初彤见过不少这样的货船商船,具是五瓣红花,但花上写的字却各有不同,有的写“顺”,有的写“宝”,有的写“平”,有的写“宁”,有的写“盛”,这些船沿江北上或南下,初彤等人偶尔在某个渡口稍作停泊,也能看到这些商船忙忙碌碌的在各个渡口卸货装货。初彤心中暗道:“帆上有五瓣红花的标志,可知这艘货船便是同花会的船了。”她再定睛一望,只见与同花会厮杀的一方有二十几人,每人臂膀上都裹了一条紫巾,似是绿林中的江洋大盗,彪悍非常。

此时王琅已和紫巾一方战在一处,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初彤见王琅身材清瘦,原以为他学武不过是官宦子弟兴起为之,却没想到他竟然剑术颇精,将手中长剑舞得飘逸洒脱,似怒江翻滚,又如微雨飞燕,转眼之间已有几人斩于他的剑下。

紫巾人也不由也杀红了眼,但奈何实力不济,只有匹夫之勇,一时间死伤过半。余下的见情势不对,似乎已不愿恋战,匆匆应对了几个照面,便急忙鼓帆想要离去。尤威提了剑便要追,王琅拦道:“算了,救人要紧,不知对方来历,也不知前方是否有伏兵,还是莫要轻举妄动。”说罢便命大家四处救人。众人寻到三个侥幸活下来的人,而后帮他们大船上敷药疗伤,又经他们的指点将同伴的遗体打捞上来,并排列在大船甲板上。

这三人中有两个中年男子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翁,见到甲板上并排的尸首不由放声痛哭。哭了好一阵,那老翁勉强收了泪,对着王琅“噗通”便是一跪,叩头道:“承蒙恩公搭救,小老儿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他身后那两个壮汉也都跪倒磕头。

王琅急忙拦道:“快请起,我与贵会的二掌柜有几分交情,如今你们遇险,我无论如何都要管一管的。”说罢顿了顿又道:“同花会向来纵横漕陆两运,势力颇大,且江湖中口碑极佳,不知此次为何遭了横祸?”

那老翁垂泪道:“今日之事确为横祸。说来话长,恩公也许有所耳闻,原先江湖上有一大教派,唤作云顶门。传说教圣物是一对儿玉匣,一为碧玉,一为白玉。”

此话一出口,初彤立刻竖起了耳朵。

王琅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朝廷剿灭云顶门后,这两个匣子一个被大周皇宫所藏,另一个则收于北凉,已经许久不见江湖了。”

老翁道:“不错,而今却又有江湖传言,说此双匣重现江湖。我也是刚刚得知,外界皆传本会已得了碧玉匣,正秘密带往总舵,而这匣子便在我们这艘昌字头的船上。刚刚那一伙便是水寇草莽,前来打劫。他们打算不留活口,将船上的人杀光,再慢慢搜找玉匣……可怜……可怜了我这船上枉死的弟兄!”老翁说罢又以袖子拭泪。

王琅点头道:“刚那一伙匪寇,以胳膊上缠紫巾来区分敌我,可见也是匆匆合伙,连自己人还认不清楚。”

初彤暗自一吐舌头,背后惊起一层冷汗,心道:“幸好幸好,他们不知道那匣子现在在老子手里,否则我岂不是也很快成了刀下亡魂?”她定了定神道:“那匣子之中藏着什么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还为它打得头破血流血流成河哭爹喊娘稀里哗啦?人脑子都打出了狗脑子,我看委实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