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4页)

“这位同志,你的这个想法我就不认可了。”旁边忽然传来老气横秋的声音,温筱暖扭头看过去,只见一个衣着笔挺整洁的中年男子蹙眉看她,而他旁边还站着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毛熊国大汉。那位毛熊国大汉眯眼瞟了温筱暖几眼,似乎认出来这是当初外交宴会上,坐在莱理政和荣帅身边的小年轻。

“刘工程师。”李爱民起身道。

刘工程师不满地瞪了他一眼,然后扭头看向温筱暖:“你又不是an钢的人,你咋说an钢的产能不足以供应国内的供需平衡呢?我告诉你,去年an钢的产能达到了50万,明年我们有信心达到1000万产能,后年还能再翻一番达到2000万。这么多的钢铁怎么可能国内不够用!还有外汇,你知不知道外汇对我国到底有多重要,那些高新设备、高新技术全部都是要用外汇结算的。我们an钢有能力为国分忧自然要努力去做。”

刘工程师说完,毛熊国的外交官眼底明显闪过一抹不耐,尤其在听到1000万和2000万时,他白眼都快翻出来了。

温筱暖看着刘工程师,叹了口气,然后开口道:“刘同志,在你说钢铁一定能供给平衡的时候,你到底有没有想过我国到底是申请情况。我想先向您介绍一组数据。花兔国目前为55亿左右,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再过十年,花兔国的人口甚至有可能翻一倍。”

“嗯。董大长老说过人多力量大!有什么问题吗?”刘工程师不明白温筱暖这话说的含义,只顺着回了一句。

温筱暖继续道:“花兔国面积约有963万平方公里。人口居住点大多在中部和沿海地带,人口带来的就是相对应的住房、交通和城市建设。首先看住房,这十年的时间,人口骤然膨胀5亿,就算每个人人均住房30平方米,每平方米约用30公斤的钢筋,您看每年耗费在这上面的钢材需要多少?

这还只是住房。我们再看看其他方面,建国以来围绕城镇修建的铁路差不多有5千公里,按照这个基建趋势,十年后,铁路起码还能再修十几万功能里。修建一公里铁路大约要消耗500-1000吨钢材,你又可以算算一年消耗的钢材有多少。

除此之外,膨胀一倍的人口,相当于要将目前的城市都扩大一倍。这是什么概念?学校,医院,主宅楼房,商用建筑、船舶、汽车、马路、公用设备等等,每一样都要扩充一倍,都需要用到钢材。然而每一样建筑都是需要大量钢铁。这里面到底需要多少钢铁我已经计算不出了。”

温筱暖言笑晏晏地看着目瞪口呆的刘工程师:“敢问,您计算的出来未来十年花兔国需要耗费钢材的数量吗?”

“我。我……”刘工程师手指抖啊抖,半天都没有抖出个理所然来。

因为他非常清楚温筱暖说的有道理。确实,哪怕将an钢的产能榨干,所有an钢人不眠不休24小时加班加点的生产,一年的产能2000万那是在毛熊国人面前吹牛皮,想展现an钢的强大,把钢材尽快销售出去。

1200万吨这样的数字,在过去的他看来是巨大的,大到他都惶恐产能过剩造成国家资源浪费要怎么办。

可是现在听这位女同志一说。他怎么忽然觉得an钢的产能宛如萤火虫之光是那么的不起眼呢?

刘同志整个人都坐立不安起来。他只要一想到国家如此迫切的需要钢材,他却没有留在an钢车间发光发热,反而在b市舒舒服服地吃饭吹牛,他就浑身难受。

“同志!谢谢你。”刘工程师忽然站起身,郑重地向温筱暖鞠了一躬。

温筱暖整个人都傻眼了。

说实话,她刚刚那话说得有些不客气。

原以为这位刘同志是做面子工程的人,听了她的话,要么灰溜溜地走人,要么色厉内荏地说教一通。但她却误会了,这只是一位急于心切为国奉献的人。

温筱暖忙道:“谢什么呢。刚刚是我说话太不注意了,我也应该和刘同志道歉。”

“嗨。你道歉啥。你说得都对。”刘同志非常大气地挥挥手,“是我自己之前目光短浅了。温同志你说得对,我现在根本不用急着找外销出口。”

温筱暖还没来得及商业互吹一下,原本一直做木头人的毛熊国成员也很感兴趣地凑过来,用别扭的花兔国话说道:“是啊。刘同志说得对。花兔国的钢材缺口很大,其实我们毛熊国是非常愿意帮助贵国实行现代化建设的。像是许多优质的精钢大量出口的话价格相对会比较便宜……”

刘同志愕然,他没想到刚刚还高冷的毛熊国同志,现在居然带着笑容开始自我推销起钢材来了,推销起来一套一套的,什么精密度已经达到1200不会比飞机差之类的,比他之前说的还能吹。

刘同志顿时有了警惕心,他看毛熊国的这位同志不再是热切的目光,反而是竞争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