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愁风月(9)(第2/3页)

宝婴本十分机灵,又早奉命监视着嘉柔,一板一眼答道:“回郎君,奴猜姜姑娘是有意避开的崔娘,带了奴去。姜姑娘说要去将军的府邸看花草是否被看顾周全,但到了府里,又把奴也支开了,奴也不知她到底做了什么。不过,这几日,姜姑娘伏案动笔墨,遮遮掩掩的,奴猜是书函,本不确定。今日在将军府邸,是故奴多留了个心眼,”说着当真从袖中取出微皱的书函,封着火漆。

手底一抖,桓行简展开了看,眸光自上到下大略浏览了遍。原是嘉柔写给凉州刺史张既的,上书如何如何思念二老,夜不成眠,洛中水土不服,盼来相接云云。末了,提到的出云仙仙、明月奴等一干姓名也不知是什么人。

难怪要支开崔娘,桓行简失笑,难为她,那颗小脑袋瓜里苦思冥想竟知道跑夏侯至府里去求人。

取下灯罩,桓行简把书函对着烛火烧了,纸张舔火,游走成一段幽蓝的流丽线条,片刻的功夫,就飘洒成了一地灰烬。

嘉柔不知,她睡梦中期盼送到西凉大地的书函,早灰飞烟灭。为此,随身带着的跳脱,也送了人,被宝婴截下交给桓行简。

两日后,天光放晴,檐下雪融如水帘,一觉醒来,夏侯妙只觉得头重脚轻,勉强撑着起身洗漱,再看枕边,依旧是空无一人了。这一夜,桓行简在宫中当值。以往,大都是夏侯妙侍候他穿衣梳发,她怔怔发了会儿呆,觉得窒闷难当,吩咐下去,婢子就在明间里围着小火炉煎药。

似曾相识的味道,让人忧伤,夏侯妙服下药昏昏沉沉又睡了过去。不知过多久,隐约听到外头有轻微脚步声,猛地睁眼,再去听,远远近近。那道熟悉的身影一晃,来到眼前,桓行简的手摸上她脸颊:

“可好些了?”

夏侯妙一时间只望着他那双黝黑如潭的眼,略有出神,不及反应,外面进来婢子隔着屏风传话:

“大将军遣长史来探望太傅,顺道要见夫人。”

“见我?”夏侯妙吃惊询问,哪里有轻易见女眷的道理,视线一对,桓行简涵养颇佳面色平静,若无其事道:

“想必有要事,否则也不会要见你。”

“子元,”夏侯妙手伸出来,本想要牵住他的衣袖,最终,不过无声垂落,“其实,大将军……”

一语未完,又来一婢子补充道:“长史说刚才是他唐突了,思虑不周,请郎君和夫人一道过去。”

不知为何,夏侯妙陡然松快出一口气,对镜掠发,整理衣裳,勉强支撑精神和桓行简往听事里来。

空气干冷,那几竿经雪清洗倒愈发如碧般青翠宜人,同苍苍松柏,一浅一深,上下相谐成府里最佳点缀。长史很有兴致地在廊下看景,时下洛阳城里最喜植樱,春来烂漫,如蒸云霞,太傅的府邸里,竟一株也不见,长史不屑,这样是标榜不同于流俗吗?

“中护军,失礼失礼。”长史见他夫妻两人并肩而来,先是笑着拱手,看桓行简随意一回礼,便一敛颜色,把夏侯妙形容暗暗打量了番,关切问,“我看夫人精神略有萎顿,可是抱恙?”

夏侯妙平日少见外男,就是家中几个小叔子,也稀松,此刻微笑颔首:“无妨,修养几日就好了。”

进了听事,长史抱着茶盅目光在桓行简那张清俊年轻的脸上一转,面上堆起几分愁容:“太傅的病情怎么总不见起色呢?大将军很是挂怀。”

方才桓行简一路走来时,长史将他打量得清清楚楚,不免感慨:昔年桓行简和夏侯至、杨宴等坐而论道,彻夜不休,推杯换盏服散谈笑间,是何等少年风流。七八年过去,见他眉眼依稀,清雅犹存,只是身上那股凛然峻峭早掩盖了少年时的明快放纵。

一谈及太傅,桓行简眉头锁起,有意示弱:“多谢大将军,”说着望向外面天色,“不瞒长史,一到隆冬恐怕更难熬。”

“子元也不要太过忧虑了,太傅虽病,可有佳子弟如今深得人心,”长史意味深长一笑,抚须盯着他,“如今中护军法度严明,秩序井然,禁军风气为之一新,左右莫不称赞,可见成天下之务并非虚辞。”

这是又拿杨宴当年的一番戏言说他,桓行简面上笑意谦和,心里已是一阵邪火。此刻,面子上的养气功夫却越发好了,含笑问:

“不知长史要见我和内子,是否还有他事?”

长史哈哈一笑,看了眼夏侯妙,道:“不错,的确另有他事,某就直言了。大将军听闻府上住着姜修的女儿,乃少有绝色,又听闻本要由太初做媒许配洛阳子弟,既还未定亲,大将军想纳其为侧室,自会修书告之太初,今日遣某特地告知中护军和夫人。”

说着把茶盅抵在唇边,笑吟吟地看向他夫妻两人,一转话头,“要是别家,做侧室自然委屈了美人,可入大将军府邸,自然不同,夫人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