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君子仇(3)(第3/3页)

留客接过婢子送的披风,给他披上,退到旁边答道:“当时,奴婢病得难受,一心只想回洛阳,柔姑娘除了细心照料我,没多提其他。”

可嘉柔确是好姑娘,留客唏嘘,送她回洛阳当日,嘉柔拉着她的手,说对不住自己,是她不好。她哪里对不住自己呢?留客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无论如何,她总算得以回熟悉的京都,这才是她的根。留客的目光不由落在夏侯至总显得寂寥的侧影身上,久久凝视,他没再问什么,她便也不再说话,时间一长,整座太常府都如主人那般寂寥而沉静了。

战事既了,大将军兄弟二人又各自升迁,尤其桓行简,加九锡,太极殿上来来回回推辞数次,反倒谦虚起来,天子无法,只得封邑一万户,食洛阳五县税。

至于淮南毌纯,太极殿上朝臣提议要给其开府治事之权,封其为征东大将军,以彰功勋。桓行简一口拦下,不痛不痒的,只给了毌纯一些金银赏物,至于打先锋的扬州刺史李蹇,因他虚报战功,上表不仅被桓行简驳回,且任何赏赐皆无,如此,大将军对淮南的打压之意,昭然若揭。

消息传回去,李蹇一肚子牢骚,气得直跳脚。寿春城里,毌纯看着院子里一箱子金银丝绸等物,心中郁郁,却也只能接旨谢恩。

给副将张敢的赏赐,只比自己少了两匹绸子,不过,这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

毌夫人看夫君闷闷不乐的模样,再看赏物,也觉太过寒酸了,一肚子疑惑:“将军,这是怎么了,大将军在寿春时,我看跟将军说话倒客客气气的,没什么架子。我还当,”她愁眉不展的,“我还当有着柔儿这层,将军又立了功,怎么着,这回都该好好奖赏的。”

不是说,大将军最是赏罚分明的吗?毌夫人一阵腹诽。

毌纯拧着眉头,挥手让人把东西合计合计都分给部下了,自己没留,对夫人道:“你妇道人家,自然不懂,怎么能指望柔儿呢?除非,柔儿是我亲闺女。”

不过,张敢当时杀得格外英勇,女儿且被带回洛阳,倒也意义不大。毌纯叹气,摇摇头:“罢了罢了,就这样吧,不管有没有赏赐,我是替大魏守疆,报先帝知遇之恩罢了!”

封赏下来,毌纯开府的希望落空,不仅是他,京都洛阳自然也有人替他不平。中书令每每在下朝后,照例留大殿听皇帝时不时把淮南事拉出来抱怨,只能好言劝慰。

“这几日,洛阳开始征兵,身强力壮的给他大将军府挑完了,才给禁军挑,太欺负人了!”皇帝的牢骚越来越多,旁边,小黄门给斟盏清茶,递到手边,皇帝正在气头,扬袖就给泼了出去。

茶瓯滚出老远,小黄门吓得战战兢兢忙去收拾。

“滚!”皇帝不耐烦踢了小黄门一脚,话音刚落,小黄门便连滚带爬地退出了东堂。

外面秋风凉爽,这个时辰,离宫门落锁还有段时间。

桓府里,桓行简过来探望母亲时,弟媳阿嬛和张莫愁也在,一见他进来,纷纷起身见礼。阿嬛何等有眼色,笑着对张氏道:“母亲,那我先回去了。”

她这一走,张莫愁也只能要退下,桓行简却道:“你等等,我有事跟你说。”

张莫愁便把脑袋点了一点,安静呆着了。

窗下,养了两盆花,桓夫人正拿了把剪刀悠闲剪裁,开口道:“子元,我知道你忙,但家总要回的。”其间暗示不言而喻,桓行简没反驳,只是笑着道“好”。

他一边看母亲剪花,一面很随意地问张莫愁:“上回,走得匆忙,也没问你来洛阳这些时日可住得惯?”

没想到他这般关怀,张莫愁脸上多了抹胭脂色,唇角含笑道:“开始不太习惯,但住久了,这是自己的家也就习惯了。”

桓夫人听了,一笑道:“莫愁是个实诚的孩子。”眼光一动,像刚回过味儿来,“子元,你上次走得匆忙,没在家过夜?”

不等他回答,张莫愁已经把话接了去,笑道:“不是,只是大将军走的时候,妾都不知道,睡得太沉,等人醒来看枕边空空才知道大将军早去忙事了。”

她略有羞赧地赞了句:“以前,听父亲说,大将军夙兴夜寐为国事操劳,妾这才算见识了。”

这个圆场,打得及时,桓行简抬眸看了她一眼,张莫愁一副跟他心有灵犀的表情却又不愿他承情似的,只柔情蜜意一笑,很是淡然。

她的确是个很懂事又聪明的女人。

他遂也笑笑,语调温和:“你父亲近日跟你可有书函往来,想家吗?”

张莫愁一听他这话,脑子转了转,笑着答道:“想归想,可这里才是妾的家。父亲昨日确实来了封书函,说大将军因合肥战事厚赏了他,家里人自都是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