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分流水(6)(第2/3页)

这个时候,桓行懋进宫确实比皇帝召见的时辰要早。他到东堂时,日光正好,举目望去,只见巍峨的宫殿飞檐舒展,恢弘博大,像一头巨兽般沉默在四季的轮转里,因汉末战乱,洛阳城被毁,这座新兴的宫殿也不过存世几十载而已。桓行懋心潮一阵翻涌,这样辉煌的宫殿,如此迷人,若它真是一头兽,那么,也唯有真正的强者才可以让它臣服。

内官看到他,满脸堆笑迎上来寒暄。而坐中天子,正在用饭,听闻他早到很是惊诧,脸上一阵青白难看,不过,还是宣桓行懋进殿,一切如常,刚被打断的优伶奏唱又再渡响起。

桓行懋行礼后,皇帝赐座,他便也不拒绝,敛袍坐了下来,目光一扫,见一众优伶在场,嘴角讥诮:陛下再不是稚童,已学会了享受靡靡声色。

案上,摆着各样精致菜肴,皇帝似乎没什么胃口,手中举箸,开始询问桓行懋操练兵马事宜。

桓行懋一一回话,举手投足间,还算是恪守人臣之道。皇帝观察着他,暗道,他倒不似大将军那般盛气凌人。可那眉眼,到底是跟大将军有六七分相似,思绪泛滥时,迎上桓行懋平静的目光,心里一个咯噔,到底是亲兄弟,有那么一个刹那,竟又觉得像极了。

皇帝的手僵了僵,下箸时,都不知自己拈起的是什么。

“青头鸡,青头鸡。”旁边优伶忽高声唱起来,手底击缶,越发急切,桓行懋稍一偏头,刚和那唱歌的优伶对上目光,对方便迅速低首,只管不停唱着“青头鸡”。

青头鸡……桓行懋疑窦丛生,琢磨着这是何意,再去观皇帝,皇帝脸色微微发白,眼神游离,拿箸的动作愈发不自然起来,这个时令,竟冒了一头的汗!

一口米饭只管反复咀嚼,两腮摩动,皇帝见桓行懋正在打量自己,手更是止不住地抖,勉强笑道:

“这洛水养出的米,想必不比江东的差。”

天子甚是反常,桓行懋看在眼里笑应了个“是”,目光浮动,殿内皇帝的左右竟也显得十分异样,一双双眼睛里,有几分胆怯又有几分急迫,在和自己相触时,立刻纷纷避开了。

可等他稍稍一垂眼帘,余光所及,那些目光又再度压上来。桓行懋脊背一阵发寒,暗道不妙,霍然起身道:

“陛下,臣既然已把军情奏毕,容臣前去平乐观。”

“丁零”一声,皇帝手中金箸滚落地上,他慌乱掩饰,畏缩而又不甘地开口道:“这,将军再稍候朕片刻,朕……”

“陛下用膳,臣本就不该惊扰,再说,军情紧急,容臣告辞!”桓行懋懒得再听他说什么,显然,皇帝有几分犹豫,他一语说完,振袖而出,也不管身后皇帝是什么表情。

出了殿门,下台阶时桓行懋碎步迈得又急又快,他手心渗汗,不敢逗留,几乎是一路小跑直奔宫门。

司马门外,石苞正等的暗暗发急,时间越久,心头那份不安就越强烈。终于,见桓行懋安然无恙出来,他顿时大喜过望,按捺住上前的冲动,等人离的近了,叫道:

“二公子!”

“回公府,快!”桓行懋压低了声音喝道,石苞会意,对安排的人手一打眼色,驾着车,载着桓行懋回来了。

公府里,桓行简一人独坐,阖着双目,似在小憩养神。青砖上那些嘈杂的脚步声,经过长廊、草木、曲径的折荡,传到他耳朵里时,已缓和不少,他眼一睁,就看到了攒眉进来的桓行懋。

“如何?”桓行简心平气和问道。

这一路紧张,桓行懋出了汗,呼吸微促:“阿兄,我怀疑陛下动了杀心,他今日十分怪异,弄了群优伶,吃顿饭咿咿呀呀唱个不停。陛下问我军事,我刚答完,有个伶人在那反复唱什么‘青头鸡青头鸡’,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个的,都盯着我看,实在异于平常。我怕有事,辞了陛下赶紧回来了。”

兄弟两人视线一撞,桓行简沉吟不已:“青头鸡……”手底摩挲的,正是嘉柔给孩子新做的肚兜,上面,不过是绣着小鸡小鸭,颇合童趣。目光一落,便笑了,眸光冷冷,“青头鸡,鸭的别称而已。”

他拿起紫毫,添了添墨,扯过一方麻纸,一笔一划写下个“押”字,道:“若是押,那就代表着他们劝陛下快些下诏画押动手。”说着,一提袖,又写了个“压”,“若是此字,便是他们劝陛下不要贸然行动,再等等。”

笔一搁,纸张一调推给桓行懋,桓行懋倾身上前,看了一看,一拳砸在案上,恨恨道:“不管哪个字,陛下对我兄弟二人看来都存了杀心,阿兄,这该怎么好?”

“陛下这步棋很好,他计划的够周详。杀了我,其余兄弟尚幼,可我桓家还有你大可出来独当一面。但若能先杀了你,他趁此调动军队再以天子名义来讨伐我,如此一来,他手里既有了兵又能除我兄弟,”桓行简哼哼直笑,“妙,实在是妙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