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分流水(11)(第3/3页)

皇帝不过略微侧了侧目光,看在眼里,面上十分平静,来到太极殿东堂,拜见了太后。

太后人端庄地坐在上面,不动声色将少年从头到脚看了个遍,听人说,新天子自幼聪颖好学,丰神俊朗,今日一见果然很是夺目。她满意地一点头,吩咐内官,将天子的印绶赐给了他。

这一路随行,群臣皆言天子举止有度,于是,在朝堂上纷纷夸赞起来。皇帝在一片赞美声中坐到了太后身边,等群臣三跪九叩后,矜持道:

“朕身份微薄,今太后与文武百官为社稷故更替帝位,得以践祚。朕虽集天命于一身,但德行尚浅,为君之道,还需仰仗太后各位公卿教诲。朕相信,内有股肱之臣辅佐,外有骁勇将士守土,靠着先祖的福泽,大魏一定能实现长治久安。”

一番慷慨陈词,底下群臣又欢欣再拜,桓行简一抬头,目光正与太后撞上,她含笑,等繁琐的礼节结束,点了点皇帝:

“齐王肆意妄为,德行有亏,大将军为社稷拥戴陛下有功,当赏。”

桓行简略略推辞而已,在皇帝的坚持下也便大大方方接受谢恩了。

今日流程下来,天子表现不俗,因听闻许允要新出任镇北将军,当即下令择日为许允践行。许允闻言,忙出来叩谢天恩,那一脸欣喜感激之色,全都在脸上。下朝后,疾步追上桓行简,作揖道谢,桓行简微笑道:

“镇北虽少事,而督典一方,足下今出镇,此所谓著绣昼行也。”

许允按捺不住这份雀跃,得此机会,一来可都督黄河以北诸军事未必不能有所作为,二来可离开洛阳是非之地,焉能不喜,对着桓行简竟激动到语无伦次:

“蒙大将军抬爱,举荐了某,某实在是……”

后面的话不知该如何说,自李丰夏侯至被诛,再到废帝,许允提着一颗心日夜难寐,唯恐将自己牵涉进去。如今,他人要走了,望着相识多年的大将军,满是感慨。

桓行简见他情绪激烈,依旧莞尔而已:“士宗,跟我太客气了。”

说罢,登车而去,留下一脸讪讪高兴到略有茫然的许允站在原地,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回到大将军府,桓行简只把卫会招来,直截了当道:

“陛下今日到了洛阳,我看陛下,谦逊有礼,进退有度,士季,封你个中书侍郎,进宫陪陛下读书,愿意吗?”

这个中含义,以他心窍,如何不懂,卫会暗忖新天子必定资质不浅怕是让大将军不太满意了,他这一去,是给大将军当眼睛用的。

这才是心腹,卫会笑道:“属下没什么愿意不愿意,只要是大将军的吩咐,属下领命。”

桓行简笑看他,点了点头,随手将茶瓯一端,呷了一口,那神情,似是品鉴茶香,又似在思考事情:

“你让石苞过来。”

等石苞人到眼前,桓行简将茶瓯一放:“你去太学,留心下士子们是不是有什么舆情,陛下不日就要举行登基大典,下诏书,到时四方也就都知道了。”

石苞人不走,支吾片刻,回话道:“郎君,今天夫人去了太学,还没回来。属下这会儿去太学,怕跟她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