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燕衔泥搭建新窝(第2/5页)

黄茂林挑了个好日子,让黄茂源帮忙找了好几辆车,把梅香母子四个,家里的细软衣裳,以及一些轻巧的家具,还有贵仁和两个丫头先送到县城。

县城那边,叶氏帮着女儿看着家,打发两个下人在那边守着,每日打扫卫生,随时迎接女儿一家子。

新房子里,黄茂林只预备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其余的东西等梅香去了之后慢慢置办。

到了新家时,韩家两个下人放了鞭炮迎接大姑奶奶一家子,又让大姑奶奶等人跨了火盆,然后祭拜各路神仙,算是正式入住。

黄茂林把妻儿送到县城之后,往韩家去了一趟,托付叶氏等人帮忙照看,自己又返回了平安镇。

梅香带着下人一起把家里的东西规整好。

正院在东路,前院一共六间倒座房。最东边的一间被隔成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小院里有一口水井,作为门房住的地方,这里给贵仁住。第二间是门楼,再过来四间屋子,分别是前院客厅,前院客房和两间下人房。

绕过垂花门是正房,面阔三间,左右各带两间耳房,其中最东边的耳房被打通成通往后罩房的路。

东西厢房各三间,带有鹿顶小间,正房和厢房用抄手游廊连接了起来,院子中间两条甬道,甬道两侧种了一些普通的花木。

后罩房也是六间,有厨房、库房和丫头们住的房子,也有一口水井。

西路的院子比正房窄一些,布局是一样的,只少了一间屋子。东西路前院是打通的,但西路房子前后院是不通的。正院有通往西路跨院的月亮门,后面两侧的后罩房都是联通的。

后罩房又有一个月亮门通往后面的小花园。

梅香带着女儿把宅子转了一圈,觉得这房子太大了,家里人又少。

梅香想再添两个人,又怕人家说自己奢侈,再等一等吧。

这次搬家,张妈妈没有跟过来。梅香让她在家里照顾黄茂林师徒的起居,等黄家人都搬走了之后,张妈妈就准备回家了。

张妈妈在黄家干了几年,双方相处还算和睦,因张妈妈不想去县城,梅香也就没有勉强她。

住下来的第二天,梅香立刻去找叶氏。

叶氏一直让那两个下人住在女儿家里,等女儿家里安顿好了之后再说。

梅香进门就跟叶氏叨叨,“阿娘,新宅子真大。我家里人又少,空荡荡的。我想再添两个人,阿娘认识可靠的人牙子吗?”

叶氏笑着点头,“我早就想着你会缺人,都给你打探好了,你什么时候想要,我让陈婆子送人过来就是。”

梅香笑嘻嘻的,“自从弟弟做了官,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更方便了。缺什么想什么,往娘家来说一声马上就有了。”

叶氏忍不住笑了,“这样才对呢,你才搬过来,摸不清东南西北,想要什么的只管来找我。晌午别回去了,茂林又不在家,你就留在我家里吃饭。”

梅香也不客气,点头应了,留下了铃铛,让细月回家去了。

玉茗和婉柔都过来陪大姑姐说话,清溪也过来喊姑妈,然后把表妹带走了。

小姐妹俩好久不见,一见面就亲热的不得了,手拉着手一起玩耍去了。

玉茗笑着嘱咐女儿,“妹妹才来,你要让着妹妹。”

清溪点头,“阿娘放心,我会照顾妹妹的。”

叶氏让下人带着两个姑娘下去,“这样才好呢,以后她们姐妹天天能见面,年纪又差不多,也能做个伴。你小的时候就因为年纪的问题,没有玩伴,整日一个人在家里。”

说过了两个孩子,叶氏又问梅香,“茂林什么时候到城里来?你们这也算搬新家,办不办酒席?”

梅香也不瞒着叶氏,“要不了几日了,先把家里的帐算个清楚明白,利利索索的走。酒席就不办了,一来我们也不认识几个人,二来豆腐坊和油坊还没搬过来,后头还有得忙呢。”

这话不假,好多人家买豆腐是拿豆子换,一下子送来许多,隔三差五来打块豆腐。黄茂林既然要走,总得把人家的豆腐打完。还有欠账的,也得赶紧收回来。等到了县城里,一切重新开始,更不容易。

叶氏点头,“让他不要急,慢慢来。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没闲着,整日忙得跟陀螺似的。酒席不办就算了,等你们扎稳了脚跟,泰和一周岁的时候,你们再办酒席也不迟。这县城里的人际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铺开的。我来了这么久,也没认识多少人。”

梅香叹了口气,“可不就是,我整日被几个孩子缠着,外头的事情也帮不上什么忙。又是买宅子,又是盖作坊,连搬家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至于人际关系,我除了回娘家,一个人都不认识。阿娘,以前都说我能干,如今跟茂林哥一比,我真是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