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爱别离一家团聚(第6/7页)

梅香双眼发亮,“咱们也搬过去?家里怎么办?”

黄茂林笑了,“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泰和也大了,张师傅跟我说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导泰和的。为了泰和的前程,咱们也不能再留在这里了。你给我一些功夫,我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咱们虽然要搬走,这里也不能随意甩手,以后每年我单独回来两趟查账,你只管安心和孩子们在一起。”

有了这个保证,梅香再也不急着去了,夫妻二人往省城那边送了信和钱,嘱咐孩子们好生照顾身体。

等过了两三个月,明朗和明盛先后往家里送了信。明朗去了南边一个还算富庶的中等县做了县令,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游宦生涯。叶氏跟着他一起,到了南边后非常适应,还给梅香寄来了一些土特产。

明盛第一站留在了京城,去了翰林院,再苦读三年,散馆后再谋出路。

京城米贵,明盛算是寒门子弟了。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一个月给个二三两银子还不够吃饭的。他和婉柔只带了两个仆人,小夫妻节俭度日。

好在明盛不是个死要面子的,除了去翰林院,他有时间就到外头接些私活,教孩子读书、做些文书上的事情。渐渐地,身边人发现他教孩子特别有一套,开始有达官贵人请他业余时间去家里教导家中子弟,给的回报自然也很丰厚。

梅香接到信之后往两个弟弟那里先后回了信。

时光悠悠,来年初夏,青莲先生了个女儿,锦屏后生了个儿子,两个孩子只差了半个月。

慧哥儿本来还怕妹妹生了女儿孟家不喜,等看到李先生和长俊整日抱着孩子不撒手,这才放下了心。

慧哥儿在这边也认识了许多同僚,他家在异地,衙门里的一些关系好的人都上门来庆贺他喜得贵子,长俊也跟着跑前跑后张罗。

梅香接到信后,把那信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真好啊,她有外孙女了,也有孙子了。

梅香摸了摸自己的脸,在镜子中照了照,头发仍旧乌黑,脸上一条褶子也没有,两只手白嫩的很,略微有些肉肉,手指中间还有浅浅的小梨涡。

很多人都说,梅香长了一双有福气的手,你看她腰肢纤细,双手却有肉,一看就是享福之人。

梅香忽然笑了,黄茂林正好回来了,“笑什么呢?”

梅香把信给他,“你有外孙女和孙子了。”

黄茂林欣喜地接过信,一目十行看完,眼中又有了些水光。

他放下信,拉着梅香的双手,“家里的事情我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咱们下个月就走。”

梅香问他,“要不要先送信过去。”

黄茂林笑着摇头,“不送,省得孩子们为咱们破费准备东西。”

过年的时候,因为锦屏肚子大了,不能奔波,小两口没回来。黄茂林去了信,已经和儿子媳妇透漏了自己要去省城的消息,具体什么时候去却没说。

过了几日,黄茂林带着梅香回了平安镇,先去看望黄炎夏。

慧哥儿中了举人之后,黄炎夏就搬回了平安镇。他已经快六十了,头上添了许多白发,但人却非常有精神。

杨氏也老了,身上看不到一丁点争强好胜的气质,每日和黄炎夏一起,带着那个不大机灵的小孙子。

黄茂源热情地招待了哥哥嫂子,听说他们要搬去省城,一家人都愣住了。

黄炎夏最先反应过来,“好,好,去吧,你比我有出息,能去省城,咱们老黄家在平安镇算是头一份了。”

黄茂源也也跟着高兴,并再三保证,“大哥大嫂只管去,平安镇这边的事情我替你们看着。”

淑娴听说大哥大嫂回来了,带着方孝俊和两个孩子一起来吃晌午饭。

方孝俊的学堂越办越红火,附近镇子的孩子们都来求学,他已经歇了继续科举的念头,如今的目的,就是把儿子培养出来。

在家里吃过饭之后,黄茂林又带着梅香去了郭家,郭老太太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人有些糊涂,但仍旧认识这个外孙子,还让郭舅妈拿糖果给外孙子吃。

黄茂林留下了一些礼物和银子,辞别了郭家人,又去叶家。

在平安镇逗留了三五天,总算把各处亲友都拜访了一遍。

回到荣定县之后,夫妻二人一起收拾东西,把金银细软都带走,粗笨的东西都留下,他们以后还经常回来的。家里下人带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由贵仁和细月统领。

人心不可测,主人家长期不在,难保仆人会作乱。黄茂林又去拜访了张县尉,请他帮忙看着一些。梅香也去看了妹妹,请她家帮着看着两处田庄。

常家是大地主,最擅长的就是管理田庄,兰香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五月底的一个早晨,夫妻二人租了几辆车,带着儿子和张师傅以及几个仆人,趁着天刚蒙蒙亮,为了不惊动旁人,静悄悄地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