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鸾凤和 第十八章 兵者诡道也(第5/6页)

回到大雄宝殿里,众僧侣早已准备好了蒲团,大家都跪坐好,听慧进大师开始讲法诵经。

有听得热泪盈眶的,也有听得昏昏欲睡的。

孙清扬是听得津津有味的那个,有好些个平日里不求甚解的佛理,被慧进大师一讲解,就豁然开朗。

过了一阵,殿门外杜若一脸焦急地踮着脚尖往里面看,寻孙清扬的身影。

能够在里面听经的只有各府各院的主子们,她们的位置是按着位分、年龄排着的,最前面的是太子的妃嫔们,然后高门望族的老太太、老祖宗们。像孙清扬她们这些年纪轻的,太子妃为了显示东宫的谦和礼让,让她们也都往后面去,和京城望族的媳妇们一处。

所以孙清扬她们的位置恰好在大雄宝殿的正中。

杜若终于发现了她,屈身低头悄无声息地绕过众人,走到孙清扬的跟前,低声附耳和她说了句话。

看看闭眼听经的众人,孙清扬和杜若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

看到站在三绝碑前的慧明师父,孙清扬发现他已经比自己高出了多半个头,眼眸乌黑鼻梁高挺,微薄的嘴唇,从侧面看去轮廓深邃不失刚毅,即使在慧进大师众多聪明俊秀的僧徒中,也仍然是很扎眼的一个。

不知道是不是迷住了很多女香客?孙清扬促狭地想。

一走到慧明跟前,她就惊喜地道:“杜若说你有云实的消息了,快告诉我。”

可能是因为长大的缘故,慧明不像儿时那般对她熟不拘礼,淡淡地笑道:“你先听我讲个故事。”

要不是顾及慧明虽然是个和尚,到底也仍然是个男人,不能像儿时那般,孙清扬简直要忍不住一脚踢过去,她以为慧明在和自己开玩笑:“故事以后再听,先告诉我云实的下落。”

“告诉我云实下落的人,叫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说你听了自然就明白她在哪儿。”

“那好,你快些说吧。”孙清扬心急如焚,但看慧明的样子不像是和她说笑,只得耐着性子。

慧明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即位后,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京都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据明太祖成法中,如朝廷出现奸臣乱政之事,藩王可以带兵入京勤王,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这场战争从建文元年打到了建文四年,攻破京师金陵之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燕王朱棣即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京都北平为北京,京师仍然设在金陵,也称应天府,北平作为陪都。

建文三年,不到五岁的耿平涛随母亲、大伯母、二伯母到寺院里上香,为征战在外的祖父长兴侯耿炳文、大伯耿璇、二伯耿瓛、父亲耿瑄祈福。

因为贪玩,没有午睡的耿平涛让两个小厮陪着到寺庙后的山上逮雀鸟,傍晚才回到寺庙里,却发现寺里到处都是香客、僧众的尸体,他拼命奔跑、惨叫,连两个小厮因为惧怕没有跟上都没发现,他在寺庙里到处搜寻母亲和大伯母、二伯母她们,却四处也找不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甚至连他家的下人也看不到一个,出生行武之家,耿平涛从小天不怕、地不怕,但那如修罗场一般的情景,足以令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崩溃。

最后,又累又饿的他坐在长满莲花的池子旁,看着那一池的血水,大哭起来。一抹剑光从他的眼前晃过。执剑的是个年近三十出头的男人,白净面孔,长得不错,但眉宇间有些阴郁,如同他手中的剑一般,很冷、很锋利。

男人皱眉,没有安慰他反倒讥笑着说:“一个男孩子,这样哭哭啼啼的,岂不叫人笑话?”

耿平涛是那种不服输,不肯叫人笑话的小孩,听了他的话,一抹眼泪:“叔叔,我娘她们不在了,你能帮我找回她们吗?”

对四岁的孩子而言,在死人堆里突然见了个活人,已经很是惊喜,他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人怎么会在这里,为什么用剑在他眼前晃过。

“噢,你在让我帮忙?”男子用滴血的剑尖在耿平涛眼前晃,森然说道:“难道你没想过可能就是我杀了她们,现在,我还要杀了你吗?”冰凉的剑背挑起耿平涛的下巴。

耿平涛如同吓傻了一般看着他,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男人看着他眼睛里巨大的恐惧,笑了笑:“想活命不?用这把剑把你的右手砍了,再剜眼割舌,还不死的话,我就饶你。嗯,也饶了你的母亲她们。”

他不知道耿平涛说的是谁,但总在那些个锁在后厢房的妇人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