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凤哀 第四章 终陷泥淖中(第4/6页)

朱瞻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清扬,你可真是大言不惭,你的笛子从来就没有过比朕吹得好的时候,朕可记得,你的笛子,还是朕教的呢。”

想起他那会儿教孙清扬吹笛,被她一套套的歪理辩得面无人色,语气越发温柔:“不光是笛子,还有你的琴,母后为你请了多少老师,你都不肯好好学,直到朕教你,你才慢慢入了门,好在你是个聪慧的,一通百通,也没有花多少时间,勤加练习,总算能够在人前不露怯了。”

孙清扬不禁微微红了脸,做出不服气的样子:“皇上是自小习得,臣妾是半路出身,从时间上来讲,臣妾已经青出于蓝,当然算是比皇上好啦。”

看着她那样子,朱瞻基不禁想起她那会儿跟自己学琴,容貌极其美丽的孩子,偏摆出一副大人的模样,事事都是极沉着的模样,生育两女一子之后,反倒时不时会露出些娇羞的神情,于极其华艳中,有些小女儿的情态。

他脸上微笑更浓,眼角弯弯:“清扬,你真好看,朕怎么总是看不够呢?”

孙清扬脸上猛地一烧,看看左右早已经退出数步之遥的宫人,低声道:“皇上好讨厌,这跟前还有人呢,竟然说出这样轻薄的话。”

朱瞻基拥着她,缓步往坤宁宫走去:“放心吧,朕和你说话,她们没人敢偷听。朕听王瑾说,你这儿查你和太子中毒之事,有了眉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正事,孙清扬脸上红晕渐退,她把之前自个儿查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给朱瞻基说了一遍,只隐下了花婕妤利用妃嫔争宠之心,暗中给朱瞻基下药一事。

“皇上,臣妾想,那汉王被关押着,尚且贼心不死,祸害宫闱,若是日子久了,让他和宫外头的那些人勾连上,皇上岂不又得费心劳力?这一次虽然花婕妤死了,找不到直接的证据证明是他害了臣妾和太子,但倘若任由他这般下去,只怕早晚都会再出事。”

见朱瞻基沉吟不语,她又道:“皇上,您常说妇人之仁不可取,臣妾想,对那汉王,就不能有宽厚之心,前些日子,不是就查到竟然有人冒充禁锢在南京,早已被废的齐王朱榑之名,纠集党羽数百人,自称什么‘七府小齐王’,意图不轨,被押往京师的事吗?虽然他们尽数被诛杀,皇上也安排了朱榑及其三子‘皆暴卒’,只余其无罪的幼子朱贤爀安置在庐州,可倘若朱榑早早论罪,如何会生出这样的后患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皇上难道要等到臣妾或者是皇儿真出了事,才去后悔吗?”

朱瞻基恨恨地道:“他做的那些个恶事,朕早就想诛杀他了,更别说这次险些要了你和祁镇的命,若朕不是一国之君,根本不会有任何顾虑。只是,刑不上大夫,更别说诛杀龙子凤孙了,朕得考虑悠悠众口……要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那些个御史大夫,可不是宫里头的奴才们,由得朕随意定规矩,他们会搬出祖宗的规矩来劝诫朕。”

“朕确实可以安排他暴卒,只是他不比朱榑,天下人尽知他在靖难时立下的功劳,也知道他未动刀兵,就归降于朕之事,若是他突然死了,天下人只会当朕在赶尽杀绝,不能理解朕对他是仁至义尽,还有他的几个儿子,朕要杀,就得将他们一并杀了,免得他日里,再起事端,所以这事,得从长计议,你放心,朕已经在谋划了,不日就能有个结果。”

没过几天,朱瞻基果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寻了个事由,将已经贬为庶人,拘押在西安门外逍遥宫的朱高煦处死。

那一日,朱瞻基借口闲来无事,召了些文武百官去看望正遭软禁的二叔朱高煦,还故意将他放出,与其促膝并肩两无猜地在皇宫大内里观园赏景。

除开玄武和杜子衡离得近些,官员们不远不近地跟在他们身后,内侍和随从们都不像平日那样寸步不离。

“朕和皇叔把臂同游,尽释前嫌,众位爱卿也请随意,看看这御花园里的大好风光。”

在外人看来,这完全是性格仁和、做事宽厚的皇上,顾念骨肉亲情,对朱高煦的优抚,他应该感恩戴德,痛改前非才是。

但朱瞻基想,这对于朱高煦而言,是他软禁三年来,难得的自由,也是他最接近自己的一次,恐怕明知有风险,他也忍不住蠢蠢欲动。

他事先叫人解了朱高煦身上的软筋散之毒,让他慢慢恢复力气,若他有心作乱,正好玄武和杜子衡可以趁他新力未生,旧力使尽之时,再将其擒获,也给了一个处置他的理由。

朱瞻基非常了解,朱高煦对其没能当上皇帝始终耿耿于怀,加之处心积虑那么久,养了那么些年的死士,想尽了办法,都一直找不到对自己直接下手的时机,诈降之后派人给自己用春药也没得逞,所以看见自己做出的宽厚姿态就会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