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3/3页)

可他们又不是替八哥争,直郡王若是真能上位,能给他和十弟记的功劳也很小。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拉着十弟掺和进去呢,皇阿玛一直冷着他和十弟,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九爷不像胤祯,不知道最终是哪个兄弟登得大位,他心里边清楚,不管是谁上位,都不如自己皇阿玛在上头待着。

反正五哥是太后养大的,注定了与大位无缘,他自己也不是个有野心的。

至于跟他最为亲近的十弟,不光是没那个脑子,在皇上给十弟和蒙古女子赐了婚之后,就意味着十弟已经提前出局了。

八哥是有那个能力的,只是出身不好,短板太大,也不可能。

这样算算看,跟他最是亲近的兄弟都不可能,他何必搅和到其中去,倒还不如日日向佛祖上香,祈祷佛祖保佑皇阿玛长命百岁。

胤祯回去收拾行李的时候,九爷已经拉着十爷要一块写佛经了。

“左右咱们也没什么差事,与其搅和的那些事情里去,倒还不如写写佛经,多为皇阿玛祈福。”九爷很是认真的道。

就跟话本子里写的那样,他现在仿佛习武之人通了任督二脉,所有的思绪都理通了。

皇阿玛现在不给他们安排差事没关系,他们自己还不能给自己找事情做了,只要皇阿玛还在那个位置上呆着,他即便是光头阿哥,也比那些亲王郡王来的尊贵。

所以太子和直郡王怎么争都无所谓,只要不篡位夺权,那就是被圈在池塘里的鱼,怎么蹦达都出不来。

至于八哥,跟十三一样那是需要去争的,他不可能拦着八哥的路。

九爷已经想明白了,奈何跟他最亲近的十爷想不明白,他又不信佛,打小也没抄过几页的佛经,就算是讨皇阿玛的喜欢,那也犯不着抄佛经吧。

他就不信还能抄出花来。

“今天不忙抄佛经,九哥你先帮我想想给皇阿玛的折子应当怎么写,我就不指望能去丰台大营了,随便哪个驻地都行。”

他十爷就不是怕吃苦的主,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他想不通,皇阿玛的心思,他更猜不透,军营那才是适合他呆的地方。

九爷一脸怜爱地看着自家十弟,不想说什么‘东施效颦’这样难听的话。

“现在还不是时候,你先陪我抄佛经,咱们做子女的就应当多感念父母之恩。”

正好,关在房间里抄佛经,也就有理由打发八哥了,兄弟一场,之前都已经应承人家了,如今他这做法实在有些不讲道义。

十爷最听的就是他九哥的话了,倒是也没说什么,连十四弟都有差事了,他们哥俩闲的要命,抄佛经就抄佛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