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谁道非旧识(第5/11页)

你是还活着,可有些人,他们远去了,却再也回不来了——八年前的一幕幕风逝般掠过眼前,夭绍的心蓦然碎裂如割,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笑了笑:“好,那便不哭。”

烛火下的容颜一笑时如细雨中初绽的新荷,娇柔静美,令人望之沉沦。商之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抹去她眼角的泪珠。

温热的湿润沾染指间,却仿佛带着熨至心尖的滚烫,从此刻下印痕,挥之不去。

翌日清晨,舆驾自曹阳启程向北,近暮歇庐池。

再行一日,黄昏时分,公主舆驾抵达洛都。都城之南的明庆门在夕阳照耀下金碧辉煌,红锦地衣于此连绵而设,锦幛如霞,直通城北巍峨宫阙。北朝丞相裴行领百官候在此处,城中蜂拥而出的百姓围观似海,沸腾的欢声如潮浪汹涌起伏,湮没了礼官们的华章恭颂。

一通繁复的排场后,舆驾好不容易得以入城。此时天色已暗,满城灯火明燃,照得九陌街巷亮如清昼。夭绍坐在车里顾盼,只觉煌煌洛都不负盛名,薨宇齐平,四望如一。东朝邺都的繁华,充满曲迤婉转、内敛隽秀的风流,而北朝的洛都,则繁华得龙虎腾跃,雄迈壮阔。

她举眸遥望,不经意瞥见街道一侧的高楼上悬着“采衣楼”的匾额,下意识凝眸去瞧,正见采衣楼顶层上,那个青衣淡缈的身影。

云憬凭栏闲坐,静静望着楼下冗长的车队。虽隔得远,他还是一眼瞧见了跟在公主鸾驾之后的马车中那偶尔一现的清丽容颜。两人视线交汇,俱是一愣。

夭绍对他微微一笑,移开目光。

云憬抿了抿唇,接过偃风递来的茶盏,慢慢饮了一口。冰雪般的手指轻抚着茶杯边缘,他抬头望去繁星密布的夜空,轻轻叹了口气。

如此美好的夜,却注定无法宁静。

(四)

北朝宫城前据洛水,后依邙山,绵延千倾的宫阙威严雍容,以耀门、端门泾渭两分,外为宣政宫,内为紫辰宫。因皇帝大婚之喜,宫阙内外的勾檐栏杆焕然一新,铺天盖地的锦带红绸曼妙飘飞,衬着万千宫灯的璀璨明火,愈发地华彩熠然。

戌时,东朝公主鸾驾在描绣有日月星辰的旌旗环拥下驶向洛水之上的白玉津桥,一时禁卫屈膝、内侍匍匐,身着细罗软裘的贵妇嫔妃们衣带翩跹,于摇曳生姿的清风碧水间盈盈叩首。

朝鼓声嗡嗡震响,轩轩宫门哗然敞开,钟磬笙管的礼乐声中,鸾驾穿行漫长的汉玉宫道,直至北朝朝堂——宣政宫含元殿。

含元殿外,群臣黑压压俯首一片,北帝朝服衮冕,立在百阶之上的金台。苍穹夜色映衬着他一人的身影,巍峨清峙,宛若潇潇玉山。

内侍的长呼声中,明妤自鸾驾中走出,凤袍拽地,国色倾城。她缓步行上层銮台阶,于北帝身前柔柔弯腰,裣衽而拜。

“公主一路辛苦了。”司马豫握住她的双手,将她扶起。

他的手掌如此温暖有力,明妤指尖忍不住轻轻一颤,慢慢抬起头。

明粲的灯火下,男子眉目昭昭,风华英烈。

“既来之,则安之,公主不必担忧过甚。”司马豫仿佛能清楚看透明妤心中的紧张和酸楚,柔和的话语轻轻道来,正如拂面而至的春风,“大婚之礼于七日后举行,公主且暂住紫辰宫的昭庆殿,待婚后入住中宫紫辰殿。太后眼下在城外白马寺为大婚祈福,五日后回宫,到时朕再带公主去见慈驾。”

明妤未想北帝竟能这般温柔细心,愣了一瞬,方颔首应下:“陛下无须言称公主,唤我明妤即可。”

“好,明妤。”司马豫携着明妤转身,对着重重殿阁、满城灯火,言词悠远而又深刻,“见过朕的江山和子民们,从今往后,北国万里山河,朕与你坚守共望。”

殿前帝后并肩而立,于百丈之巅俯瞰众生,漫天流逝的光火中,那夺目耀眼的龙璋凤姿凌空而御,阶下众人为之震慑,振臂高呼,恭贺声大动都城。

东朝公主舆驾即至,北帝领朝中重臣款待东朝使臣的夜宴于戌时三刻举于瑶光殿,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直到亥时方才散席。

热闹了半夜,洛都城到此刻才有了几分夜色下的清静,淙淙洛水绕宫墙而过,渐有寒雾弥漫而起。一匹快马自夜色深处驰来,长街上一路卷雾疾去,至城西相府前,马背上的男子才勒了缰绳吁马停下。

轩昂的门庭前守卫森严,男子摘了头戴的黑纱斗笠,踏着暗淡不清的光影步上台阶。

有侍卫刚要上前阻拦,不经意看到那人脸颊上的刀疤,吃了一惊:“魏陵侯?”

令狐淳低声道:“裴相在府吗?”

侍卫忙让身道:“丞相刚自宫中回府,魏陵侯请。”

令狐淳步履匆匆直奔裴府西园的书房,此刻夜风微微,渗满了初冬的寒凉,只是令狐淳满心焦虑,竟是毫不察觉此间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