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云起(第6/10页)

“云中……有什么事吗?”夭绍问道,念及那个地方,心里忽然有根弦不可察觉地轻轻揪起来。下午所见的那只飞鹰金色羽翼流光溢彩,一双熠熠璀璨的眼瞳更是如骄阳之色——夭绍知道,草原上,只有那个人才能当得那只鹰的主人。

“无事。”郗彦动了动唇,无声道。

他虽说无事,但敷衍之意夭绍不会不懂。他的情绪纵使在旁人眼里掩藏得再好,却总是无法逃过她的双目。

夭绍倒了两杯茶,仿佛是漫不经心地随口道:“阿彦,太和铢钱开铸后,洛都事暂了,我们是不是该回东朝了?”

郗彦接过她手中的茶盏,闻言一怔。

“我方才在前面采衣楼听一位客人说起东朝如今剑拔弩张的形势。”夭绍侧首望着他,静静道,“我有些担心憬哥哥,也牵挂着阿公和婆婆。我知道,如果是要对付殷桓,你必然不愿假他人之手。可是云中那边又有匈奴三十万大兵压境,且柔然动向暧昧不明,尚现在的处势可想而知。东朝和云中,我们一定要去一个地方,对吗?”

郗彦执着茶杯,望着窗外的暮霞,沉吟不语。

这日腊八节,甫过申时,洛都街市上便见彩灯接连,锦幛如云。

霞光未褪的天空呈淡明的墨青色,数不清的烟花绚烂绽放,巨大的喧闹声响一波波穿透高檐雕甍,随风隐隐送入了采衣楼后的庄园。

梅林畔的暖阁里,坐在长榻上看书的夭绍不堪其扰,将竹简放下,扭头看了看一旁正专注写着文书的郗彦,悄然转身将窗扇推出一丝细缝,看着夜空中荡漾在云霄之巅的那一束束耀眼光晖,不免有些向往。

窗扇一开,冷风窜入,书案上几片细薄的藤纸被风轻轻吹动,烛光更是摇曳起伏。郗彦笔下一顿,微微皱起眉,移目朝风来的方向。

夭绍只看了一会,又轻手轻脚地关起窗扇。一回头,正遇到郗彦望着她若有所思的目光。

“外面很热闹啊。”她微笑着轻描淡写地说。

郗彦唇角轻扬,在空白的藤纸上落笔道:“不如一起出去看看?”

“可以吗?”夭绍双眸明亮,满心惊喜。

这日既是腊八节,也正逢北帝初婚、新政伊始。朝中放出旨意,言帝后将于今夜酉时登临宫城墙上与民同乐,届时端门前东西御道上将盛陈百戏,且戏场有阔达五千步的壮观鼎盛——民间早已把这些听闻传得沸沸扬扬,不免也落入了夭绍的耳中。她往日久居深宫,跟随沈太后身边素来清心寡欲,对这样难得一见的热闹自是比常人更要憧憬,何况她也多日未见明妤,心中牵挂也是在所难免。

只是如今她以东朝郡主的身份私留洛都,平日连采衣楼的门也不敢迈出一步,更遑论明目张胆地走去宫城前。每每想到这里,她不免就低声叹气。

郗彦料知她心中所想,又写道:“换身衣服。”

“是,彦公子。”

夭绍欢喜起身,回房换了一身倜傥的紫裘男装,神采飞扬地随郗彦出了暖阁,并肩走入梅林。

岂料梅林间迎面一人步履匆匆,生生将郗彦唤住:“少主。”

“钟叔。”夭绍望着钟晔手里揣着的名刺和密函,微微抿起唇,看着郗彦。

郗彦在她的注视下有些无奈,接过钟晔递来的卷帛,走去道旁灯笼下细阅。

钟晔这才见到夭绍束着高髻、身着长袍,不由笑道:“郡主这般打扮是要去哪里?”

夭绍叹了口气,笑道:“去看水月镜花。”

“什么?”钟晔愣住。

夭绍不答,只侧眸望着郗彦:“那是谁来的名刺?”

钟晔笑道:“匈奴右贤王的妻舅。”

他言下语意深长,夭绍想起塞北战事,斟酌一番,自明白出其中要害,又道:“那密函是哪方传来的?”

钟晔神色间忽有些担忧,慢慢道:“是韩瑞自荆州飞传而至的谍报。” 

一时二人皆沉默下来,那边郗彦看罢密函,静驻片刻,才走过来,望着夭绍满目愧歉。

“没关系,”夭绍满不在乎地笑,说道,“下次还有机会。”

郗彦注视了她片刻,微微颔首,与钟晔一前一后转身离去。

夭绍立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望了许久,觉得寒风侵入身体时,她才低头以脚尖轻轻点了一下地上的花瓣。

下次?下次又是何时?

她呼出口气,仰起头看着夜空中的弯月。微微的失落在心中蔓延开来,她打量四周,唯见树荫寂寂,突然间,她莫名地有些思念起远在东朝的谢粲来。

若有他在,必不至于耳边如此清静——

夭绍想着谢粲往日的顽闹恶劣,忍不住蹙起眉,旋即却又弯了唇轻轻一笑,转身慢慢往回走。

(四)

与此同时,东朝江州,浔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