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绝地逢生(第7/14页)

“这就是我要请教两位高人的原因了。”夭绍注视着两个匠人,静静道。

两个匠人仍踌躇不语,钟晔大怒:“到底是你们说了什么祸乱妖言,竟想骗得少主独身去对岸?”

匠人们闻言大慌,忙弯腰请罪。其中一匠人叹息道:“钟老息怒,郡主也莫怪。我们的确是在昨日就已找到了密道入口所在,甚至也知晓了当初柔然人在此筑密道的缘由。我们和少主所说的,不是其他,只是如实告知了我们预测的,此去对岸燕然山将遇的险境。”

夭绍道:“什么险境?”

“这个……”匠人仍是迟疑,思量当中目色四顾,瞧见里帐的帐帘微微一动,却是郗彦踱步而出,对他轻轻点了点头。

夭绍也发觉到身后的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郗彦,他静柔的笑意落在眼眸,让她憋在胸口的闷气刹那消散。尽管如此,她还是狠狠扭过头,留给他一个冷漠的背影。

郗彦无奈摇头,转身坐于书案后,查阅堆积的谍报。

“说吧。”夭绍催促那匠人。

匠人道:“是,郡主。众所周知,色楞格河对岸驻扎着数万柔然将士,先前世人不知缘由,如今想来,他们护的便是那座燕然山。此河流域甚广,看似水平浪静,实则漩涡汹涌,且河岸终年冰封积雪,人迹难至,更不论渡河而上了。所以那护卫燕然山的兵力就算有所分散,但也有所侧重,尤其是在此处。色楞格河经此一带,虽然水流最险,却也是山棱最坚实处,不易受流水的侵蚀而日渐磨损,是以柔然先人在此处筑了此条密道。而依我们的推测,密道的出口,应该正是柔然将士守卫的重地。”

“这就是你不愿让我同去的原因?”夭绍转过头,看着郗彦。

郗彦看着手上的卷帛,不置可否。

钟晔沉吟道:“既是如此凶险,那牧人当年是如何进去的?”

夭绍道:“九年前牧人得到雪魂花时,正是柔然大举侵犯鲜卑之际,想必此处的将士也有所调动,所以一时忽略了防守。而且,若来去真的只有密道一条路,那些将士当日也必然是经此处而过。那牧人怕就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到达此处,就此鬼使神差寻到了去往燕然山的道路。”

钟晔恍然:“算算时日,确实吻合。”他想了想,一笑道:“不过要引开驻守密道出口的将士,如今也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有人先行探路,为少主引开守卫便是。”

夭绍闻言心中一凛,郗彦微皱了眉,放下卷帛。

此一瞬间,钟晔已单膝跪在他面前,请命道:“钟晔愿带十名云阁剑士,为少主先行开路。”

“不行!”未等郗彦表态,夭绍已清清楚楚地否决,“如今要从密道而出,的确是有方法,但也不一定要以血光开路。”

钟晔道:“郡主有什么办法?”

夭绍一笑:“鸡鸣狗盗的法子,钟叔莫要笑话我。”她走到郗彦身边,自怀里取出一枚血玉玺印,递了过去,冷冷道,“喏,这个是不是有用?”

郗彦微有讶色,对着玉玺之底的刻字端详半晌,终于轻轻一笑。

“走之前,华伯父提醒我从女帝身边偷来的,说北上时会有用,果不其然。”夭绍面有得色,侧首看着郗彦,微笑,“你既收了我的玉印,如今还能拒绝让我同行吗?”

郗彦抿紧了唇,依旧是慢慢摇头,夭绍愣了一刻,平静回首,问那两个匠人:“想必方才二位的话还未说完?”

“是,”匠人道,“郡主可曾奇怪,为何在如此的冰封极地,色楞格河却依旧没有结冰?”

夭绍道:“不仅未结冰,我有时去摸那水流,竟还是暖的。”

“的确如此。据小人这些日子的探察,色楞格河的源头应该来自燕然山脉,寒天冰地却有暖流如春,想必此河的源头该是靠近一座地底火源。雪山之下压藏岩浆烈火,且正逢如今初春,大地复暖,依我猜测,在这两月里,燕然山将频发……雪崩。”

雪崩?夭绍失色,转眸看着郗彦,怔怔不语,心中飞快思索——不能返程,不能等待,机遇难得,失之不再;更不能轻言放弃,事关他的性命,那是她此刻最深的牵挂。

郗彦何尝不知她心中想着什么,轻声叹息,提了笔正要写字,夭绍冷笑道:“你无须费神再说那些要扔下我的话,我非去不可。”她咬牙出声,带着异样的决绝,一字一字道,“就我和你,不拖累他人。你若敢舍了我独去,我就以自己起誓,此生将再不得欢笑幸福。”

郗彦提笔的手猛地僵冷,气息发颤。

钟晔闻言也是吓了一跳:“郡主?”

夭绍吸了口气,褪去所有的锋芒,容光灿烂如初:“钟叔不必多说,请为我们准备上路所需之物。”